当下,国家、省、市、县四级投资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文投、旅投、国投、交投、水投、建投等等,还有诸多民营投资企业,仿佛一夜之间全都瞄准了文旅、康养类地产项目,而真正规划好的、落地的、盈利的却寥落星辰。

在文旅地产的发展过程中,有几种现象极不正常,既不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也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一是景区太多,优质景区太少;
二是标准化景区太多,特色化景区太少;
三是大众化产品太多,个性化产品太少;
四是投资额度太高,运营水平太低;
五是地产分量太大,旅游吸引核太小;
六是市长定位太多,市场定位太少;
七是规划文本太多,落地案例太少;
八是同质化复制产品太多,特色化创新产品太少;
九是低质观光类产品太多,高质休闲度假类产品太少;
十是部分企业霸占资源太多,市场化和创意性产品开发太少。

显而易见,当下最要紧的不是投资,而是运营。资源不是产品,产品需要立足市场、融入创意、量身定制;大投资未必有大收益,内容和特色才是第一位的,乡村旅游压根就不需要大投资;文旅项目必须从市场运营角度倒推产品,资源是次要的,精准定位市场和产品才是最重要的;运营重要,只是相对于投资而言,但比运营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市场特定区域和消费特定人群基础上的特质化产品。

当然,行业未来总体是不断向好的,但当前文旅行业的危机仍然比较多。
文旅、康养地产入局者众多,但优质的供应商、优质的内容商有限,面临供需不足的问题。此前大规模投资的模式必须要改变,但对企业来说,最重要、最急迫的是运营。下面,我们将针对企业运营提出一些建议与忠告供参考使用。

一、投运一体、策运同步
投资和运营要一体化来考虑,不要前面只管投资根本不想运营、营收和回报的事情,这是有问题的。

二、三策一规
什么是“三策一规”?
把总体策划前置,在做总体策划之前有两个东西要思考到位,也是最核心的两个东西。第一个是经营运营策划,即把经营和运营要考虑清楚。
一个园区的经营分成几条线,交通运输服务线怎么设置?怎么收取服务费?多少个停车场?多少电瓶车、老爷车?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根本想都不想。你的商铺、演艺、饮食、文创怎么去运营?怎么去收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考量。

其中文化演艺策划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一个没有演艺的旅游景区是没有意思的,光看商场、光看建筑哪里都可以。所以必须把经营运营和文化演艺做好思考,这样才能做出总体策划。总体策划思考完毕后再讨论空间设计和功能布局的事情,这叫总规。
这些合起来就叫做“三策一规”,“三策一规”要同步考虑。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会盖房子,都会建筑,建筑完成后,里面的软装都不会就开始做运营,这样的景区难以存活下来,所以“三策一规”同步考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三维一体
我们要把前期的策划规划、中期的建设和未来的运营管理这三维同时考虑,形成闭环,每循环一圈提升一步。

四、三得”原则
大家为了迎合政府、为了迎合所谓的文化人,动不动就做高、做大、做上、做特、做独、做新,恰恰把市场最核心的、最主流的人群给忘记了,即作为旅游目的地所辐射的地方。
我们的客群,我们的市场就是老百姓,以白领为基础的往上跳、浮动的人,这是基础的。所以“三得”原则是做老百姓“看得起、看得懂、看得值”的东西。

五、三重”原则
策划重于规划,因为盖房子的事从祖祖辈辈开始就会盖,但是策划新的文旅商业模式是需要学习的。

再其次,市场重于资源。好资源都被国企、央企等实力企业拿得差不多了,跟大部分民企没什么太多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民企更要把握市场。
然后是运营重于建设。即投运一体、运策同步,比如拈花湾、乌镇等。对运营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好的团队,因此在运营前一定要好好打造和组织团队。

六、成本管控
即严格管控成本。
七、商业模式
做投资,未来怎么做商业?从哪几条线收?怎么回本?投了以后怎么让资回过来得想好,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一点:文旅投资运营还得从内心开始,没有情怀、没有热爱,很难做成这件事情。
内容源自旅思马记,有修整
仅供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