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开盘涨100%报77.1港元,总市值达1065亿港元。
据公开信息,泡泡玛特定价38.5港元,超购近356倍,冻资2237亿港元,一手中签率15%。
在市场热度下,12月10日,泡泡玛特暗盘收报79.25港元,较招股价涨105.84%,市值超千亿。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主要专注于集潮流商品零售、艺术家经纪、新媒体娱乐化平台和大型展会举办于一体的IP 综合运营服务领域。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总营收8.1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亿元增长50.5%,净利润为1.4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3亿元增长24.7%。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有360万名注册会员。
2017年至2019年期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近三年的营收增幅分别高达80%、225%及227%;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56万元、9952万元和4.51亿元,其净利润由2017年人民币156万元增长至2019年人民币4.51亿元,净利润翻了289倍,业绩呈爆发式增长。
截至今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有IP毛利率高达73.4%,独家IP毛利率70.3%,非独家IP毛利率67.9%,2020年中期实现毛利5.33亿,毛利率高达65.2%。
按目前市值来算,出生于1987年的创始人王宁及妻子持有泡泡玛特近49.8%的股权,上市后这对夫妇身价将突破200亿元。
2019年度,泡泡玛特来自Dimoo、BOBO&COCO、Yuki、PUCKY、The Monsters、SATYR RORY这六大IP的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的5.9%、1.5%、1.4%、18.7%、6.4%、3.7%。
从销售渠道来看,线上渠道的增速最为迅速,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4%、20.0%和32.0%;相比之下,零售店的重要性逐年下降,三年的占比分别为63.9%、48.3%和43.9%。
而在所有线上渠道中,天猫旗舰店为最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天猫旗舰店产生的收入为2.51亿元,以零售额计算,其在天猫所有玩具品牌中排名之一。
用户数据方面,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人数分别为30万名、70万名和220万名。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泡泡玛特总计拥有320万名注册会员。2019年,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为58%。
近年来,新消费市场中的潮玩赛道走到了聚光灯下,除了自带社交和情感抚慰属性的盲盒,各类手办也是吸金高手。
潮玩大市场火爆的背后是Z世代消费能力的崛起,以情感需求为出发点的消费意愿较80后、70后大幅增加。
泡泡玛特的官方数据显示,18岁~24岁的消费者占32%,25岁~29岁的的消费者占26%,75%消费者为女性;按职业划分,白领消费者占到33.2%,还有25.2%消费者为学生。泡泡玛特的粉丝群主要覆盖15至35岁、拥有高消费力、热衷分享和展示的人群。
尽管目前泡泡玛特在潮玩零售市场中位列第一,但无论市场份额还是IP规模,公司都还需要建立真正的护城河。
可以预见的是,在泡泡玛特上市后,潮玩赛道将被更多的玩家关注到。上市对于泡泡玛特来说,可能是另一场更激烈竞争的开始。
内容源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