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日益重视,对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及文化基因的历史街区改造与开发模式也日趋成熟,但仍存在着特色不足,业态单一等问题。
以下为几个特色的主题街区改造案例,希望能为项目的改造与策划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一、艺术主题
因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城市废弃工厂出现。空间与历史感并存的厂房,加之相对低廉的房租和宽敞的面积,全球引发了一股旧厂房改造的热潮,吸引了不少在地艺术家的入驻,并将公共艺术完美得融入了城市街区。
01、「东京立川FARET Tachikawa 艺术区」
作为亚洲地区设计领先的城市之一,东京的创意产业早就将艺术融入在了公共街区,艺术家们在更新城市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创意价值。位于东京的卫星城市Tachikawa(立川市)就有这样一个公共艺术街区,被当地人称为FARET Tachikawa艺术区。


“FARET 立川” 在当年 “立川军事基地” 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是东京 “旧区活化” 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占地面积5.9公顷。

建筑物的用途包括办公楼、宾馆、大型百货公司、电影院、图书馆等11栋建筑物组成的7个街区,开发经费高达30亿美元。在这里的上班族约1万人,游客每天超过3万,可提供约1000个停车位。


立川公共艺术区在建设初期就以 “小城市” 为概念,公共艺术的的种类也非常多元化,7个街区板块包含了36个国家、92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公共艺术创作。


大到饭店门口的艺术造景,小至水龙头、消防箱、公共座椅、地面铺装、通风口,都经艺术家重新打造:有的利用建筑物一角,有的是停车场出口的一根柱子,有的则使用上了建筑物的排气口,还有的干脆就创作在地面上……


艺术都被巧妙地 “隐藏” 在真实的环境之中,使立川成为全日本公共艺术最密集、最融入市民生活场域的美妙市镇。

二、文创主题,与当地文化相碰撞
那些隐藏在老式居民区里的不为人知、或经全面改造成而为了热门景点的创意街区,在这些街区走一走,一起走进其在地文创的脉络吧。

01、「台北赤峰街」
赤峰街位于台北捷运中山站与双连站之间,早年是老台北的打铁街,如今也还有一些五金行、汽车零件店铺。但更多的是近年不断冒出的文化创意小铺,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此外也有许多别具巧思的咖啡店、甜点店,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让这里成为处处惊喜的新兴文化创意街区。


赤峰街东至南京西路25巷,西至承德路这块街区的弄巷里,近来成为寻觅生活美学的热门去处。

从赤峰街3巷一路到77巷,随意钻进不管哪条巷子里,都有服饰店、工作坊、咖啡馆彼此错落,乱走乱逛也有新发现,且在这些新兴店坊之间,老字号的烫金社、印刷行、茶行、柑仔店、麻油店,也依旧在守护着旧时光的美好。

随处可见穿插在巷弄里的造型各异的墙画、涂鸦。风格并非那种嘻哈美式,而是独有的清新韵味。

这里每一家小店,都在自己的视觉呈现和商品展示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台北的文创产业相当发达,所以每家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细腻的生活,并且将其通过商品的样貌传达出来。坚持原创,培养原创,尊重原创,这是赤峰街能够一直保持“网红”状态的秘诀。

从这些特色街区可以发现,对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更新不应仅停留在对建筑实体、肌理格局等显性物质环境的保护层面,更应该充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准确把握街区的历史文脉价值,以居住社区城市化趋势为契机,通过对建筑风貌、业态、民风民俗、景观肌理、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改造,促进街区的业态更新、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内容源自青蓝文旅&中规建业,仅供分享使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