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和零售行业而言,场景化是一个高频词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玩家在不断尝试拓宽场景的边界。在场景化探索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案例?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场景化成为品牌商们转型升级过程中绕不过的赛道。即使专注于线上的品牌,也要致力于丰富O2O这一线上场景,提升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体验。而纵观近年来品牌商在场景化方面的探索,优秀的案例也有迹可循。

一、沉浸式体验场景
宜家商场、MUJI等家居生活百货品牌可以说是场景化的“领跑人”之一。其场景打造的核心在于通过自身的产品,搭建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消费者沉浸其中,进而引发购买欲。
在逛宜家或者MUJI的时候,会发现“家居样板间”是这些品牌线下门店的必要因素。通过不同的产品,搭建起厨房、卧室、客厅等生活场景,引发消费者对家居生活的想象。在消费者购买其中一件产品后,还会考虑其他产品以进行搭配,以方便复原商家所搭建的场景。

可以发现,在这些场景中,产品可以百搭,核心在于家居场景的创造。
二、探索消费者的不同使用场景,推出相应产品
除了家居场景,通过观察总结目标客群的生活方式,洞察其每一个生活场景,推出相应的产品,是“场景化”的核心。例如:
上班族的晚餐:瞄准年轻白领的用餐场景,肯德基根据品牌自身的快餐属性,结合螺蛳粉的火爆,推出用户在家里吃快餐的螺蛳粉。
同样是厨房场景,农夫山泉推出的15L一次性桶装水,打造“好水才能煮出好饭”家庭后厨的消费场景。
此外,农夫山泉推出的运动盖水,刹车拧盖仰头,通过不同的场景海报展示健身、游戏等不同生活场景,以覆盖消费者更多的“饮水”场景。

咖啡在不同场景的功能:咖啡作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之一,其在不同场景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品牌商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场景化营销。
例如,以打造第三空间、售卖空间为品牌核心因素星巴克、Costco等品牌,强调商务社交,在门店的设计上需要花费更多心思。而在办公室,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更偏向提神这一功能的“功能性饮料”。

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咖啡店,咖啡这一产品的场景属性都得到了强化,弱化了产品属性。
除了品牌之外,购物中心也可以借势营销,通过场内场外的场景打造、场景化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
例如,广州悦汇城打造了室外亲水广场、儿童游乐设施等场景,吸引周边家庭客群,为孩子提供游乐场景,也为父母打造“遛娃”场景。深圳万象天地则通过频繁的街区主题营销活动,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吸引客流。

场景营销也好,定位营销也罢,都需要分析每一个时间段的潮流话题,结合流量网和自身品牌、规模、服务等优势,通过组合拳做营销。节假日+话题借势持续做营销的创新才能持续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做场景化和购物中心打造场景不同,场景化意味着品牌要更善于根据产品定位挖掘合适的场景,解锁产品不同的功能、对不同人群的作用等。
从根本来说,是要洞察消费者不断延伸、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增加品牌和该场景的内容联系,让消费者自然而然通过使用场景联想到品牌,达到为实体门店引流、为品牌增粉的效果。
内容源自铱星云商,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