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还是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的各项鼓励夜间商业和市场的意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都是势不可挡的商业新趋势。
由于疫情影响沉寂很久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也顺势推出了“小镇奇妙夜“,对比各大购物中心推出的夜经济项目,逛吃、LIVE 音乐、现场体验等,一样都不少。
一、夜经济已经迈入“2.0时代”
据悉,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以“数字经济与场景营造”为主题,提出要加快实现“数字科技+夜间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夜间经济领域应用,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示范案例,释放城市发展新活力。
此外,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还发布了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重庆、深圳、长沙、南京、昆明、西安、苏州、青岛、福州、贵阳、郑州、宁波、佛山、厦门、无锡。
目前,多地政府出台促消费政策,“点亮夜经济”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地关键词。
夜间经济如何打造出新的业态?如何创造出全新的就业创业机会?针对目前各个地区在夜间旅游领域的发展状况,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夜间经济不仅要满足城乡居民吃喝玩乐的基本需求,更要以文化引领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发展夜间经济要营造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更要以艺术引领的时尚品味和文化氛围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力。
换句话说,作为中国城市竞争“新赛道”,夜经济已经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
二、北京“织密”夜间经济消费网络
1月20日,在2020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表示,北京将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供给。接下来,北京将织密“夜京城”地标、商圈、生活圈网络布局,策划实施高品质夜游、夜展、夜读、夜市等活动,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夜间经济2.0版。
实际上,2019年,北京市陆续发布政策红利,鼓励商业企业发展夜间经济。同年7月左右,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其中提到,在“夜京城”地标周边,做好地铁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在“夜京城”地标和重点商圈等区域周边,做好地面公交运输基础保障,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同时还需策划组织一批戏曲、相声、电影等“夜京城”文化休闲活动,对全市3000座以下演出场所的营业性演出给予一定比例的低票价补贴等。
另外,去年12月,北京市发布《持续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夜京城”冬季活动措施》提到,北京市将在巩固夏季夜间经济发展基础上实施七大措施丰富“夜京城”冬季消费供给,包括开展冬季主题灯光秀、灯光节、灯会品牌活动;开展冬季夜间文化主题活动;博物馆文化馆延时经营;开展冬季夜间体育健身活动;策划冬季夜间经济促消费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冬季深夜食堂;加强冬季夜间经济宣传推介。
另外,为了让“书香夜京城”成为常态。北京市按照《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除对实体书店进行项目扶持外,还专门对24小时书店予以专项补贴,鼓励更多不打烊的书店点亮北京城市夜空。
目前,北京在今年6月启动“夜京城2.0”行动计划,根据6月10日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北京将设计开发10条左右“夜赏北京”线路,策划举办10场精品荧光夜跑、夜间秀场等户外主题活动。同时,实施“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推动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景区、公园、特色商业街区等延长营业时间。
目前,北京的夜间经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色。第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夜京城”不只是北京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快闪、深夜食堂等流行元素的舞台。第二,主题文化活动是重要“抓手”。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充分激发了北京的夜间城市活力,满足了居民日益旺盛、日益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第三,“书香夜京城”是一大亮点。一大批有特色的、有亮点的创意书店、24小时书店等在北京繁荣发展,成为北京“不打烊的新地标”。
三、上海:多元丰富形式,提升城市消费活力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的夜经济发展同样备受瞩目。
去年4月,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明确提出将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分管区长和具有夜间经济的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分别担任。
《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上海将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艺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并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城市夜游项目。
此后,上海“24小时影院”“夜游博物馆”等活动等层出不穷。同年9月20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了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涉及黄浦、浦东、杨浦、徐汇、静安、闵行6个区,夜间经济动能十足。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是优化供给、实现商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6月6日开始,上海启动了以“我爱夜上海”为主题的首届夜生活节,一场场夜幕下的精彩活动,在凉风徐徐的周末夜晚,让曾经被疫情催眠的魔都之夜,重新点亮。
全城总动员,文商旅跨界,线上联线下。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上海在全市九大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推出了50余个特色集市,轮番推出180余项特色活动。
除了安义夜巷、BFC外滩枫径等一批周末限时步行街,大学路纳凉游园会市集、豫园文化夜市等一批特色集市外,还有上海酒吧节、深夜食堂节、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夜上海LIVE秀、上海博物馆奇妙夜等特色活动,多位街头艺人在外滩等30个点位开展夜秀演出,45家博物馆开放夜场,35家书店推出夜读会。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主题丰富、业态联动”是上海夜生活节的最大亮点。
繁荣活跃的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形态,上海充分发挥城市底蕴、文化特色、创新活力和开放高地等优势,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夜间经济形态,使“夜上海”成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新名片、新标识。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城乡居民有组织的远程出行,但是人民对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天也没有停止。从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假日市场数据来看,旅游的近程化和休闲化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更愿意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岁月静好。
面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旅游发展新形势和广大游客新需求,如何让游客和观众在时间上错峰、空间上减量,白天有得看,夜晚有得玩,进而有效提升夜间生活的品质体验,是文化和旅游系统、旅游战线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从长期来看,夜间经济还要努力践行拉动消费,促进投资,培育城市文化新地标的战略使命。无论是现实课题,还是战略使命,都需要提灯人、点灯人,还有那些守护夜晚的人们共同努力。
各地发展夜间经济要着眼于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旅游强国进程构建坚实的文化支撑体系。融合不是单向度的,不只是文物展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场馆、艺术表演等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这么简单,更不是把几个游客带进文化空间这么表象。
融合是双向的,旅游业要把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贯彻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培育、游客教育与文明旅游、旅游市场监管、双多边旅游合作事务等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中去,不断增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要用好科技、文化、资本等新动能,延伸文化产业链,完善旅游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旅游、休闲、科技、工程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投入到夜间旅游工作中来,扎实培育生活场景和消费业态。
内容源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