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全球化镜像,正投影在红红火火的中国免税店身上。
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似乎一夜间成为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了10万,手机、酒等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
2020年10月14日,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财税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其中规定,离岛免税政策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由此,为规范海南离岛免税店(以下简称“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税务总局发布了《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1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海南离岛免税店(以下简称“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按本办法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三条 离岛免税店应按月进行增值税、消费税纳税申报,在首次进行纳税申报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资料:
(一)离岛免税店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
(二)国家批准设立离岛免税店(含海南省人民政府按相关规定批准并向国家有关部委备案的免税店)的相关材料。
第四条 离岛免税店按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提交报告的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在次月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离岛免税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资格期限届满或被撤销离岛免税经营资格的,应于期限届满或被撤销资格后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有关情况。
第五条 离岛免税店销售非离岛免税商品,按现行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六条 离岛免税店兼营应征增值税、消费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离岛免税商品和应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免税。
第七条 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应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第八条 离岛免税店应将销售的离岛免税商品的名称和销售价格、购买离岛免税商品的离岛旅客信息和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南省税务局规定的报送格式及传输方式,完整、准确、实时向税务机关提供。
第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展离岛免税商品经营业务的离岛免税店,应在办法实施次月按本办法第三条要求在办理纳税申报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并不长,一共十条。主要是要求离岛免税店按时间报送一些资料,了解即可。需要关注的内容有两点,其实也是常规要求,不算新内容。
一、离岛免税店兼营应征增值税、消费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离岛免税商品和应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免税。
二、 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应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适用《管理办法》的离岛免税店范围目前包括: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免税店。
离岛免税购物新政落地后,首个中秋国庆长假,海南离岛免税8天购物额10.4亿元、旅客14.68万人次、件数99.89万件,同比增148.7%、43.9%、97.2%。
1天卖1.3亿元,鱼贯而入的免税大牌,汇成一道道商品流,以海南岛为起点,蹿向四方。狂欢,是人群的疯抢,是商家的呐喊。
以“每个人都可能是免税品的目标人群”,海南免税店掀起了新一轮造富运动。这片方兴未艾之地,有比从前更挑剔的买家、更残酷夺食者,还要与有税市场“正面刚”。
回顾过去十年,海南收到了多份“政策大礼包”,其中不少都是围绕“旅游”“消费”展开。
2009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
在今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旅游”被提及19次之多,“消费”也有10次。从定位看,明确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
而眼前一大关注点在于,将于2025年前启动的“全岛封关”。
按照《财经》此前分析,“全岛封关”意味着到2025年,海南会像香港一样实行“全岛免税”模式。也有分析预测,届时从其他省市进入海南,可能需要办理手续了。
作为年轻玩家,海南免税店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国外可学步对象少,且国情各有不同。走向成熟,要求其撕开华丽外衣,理性看清“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主力三亚免税店,坪效险胜北京SKP
海南离岛免税中,三亚免税店是主力。
据中金公司数据,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海南省离岛免税中,三亚免税店占比近八成。
整个2019年,三亚国际免税城接待顾客731万人次,购物人数217万人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4.65亿元,同比增长30.65%,2015-2019年营收CAGR达到25.3%。
这个2014年9月1日开业的免税城,前身为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定位为旅游零售商业综合体,集免税购物、有税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展示于一身,经营面积达7.2万平米。
若以2018年80亿元销售计算,三亚免税店坪效(销售额/经营面积)约14万元/平米,远低于同期韩国市内免税店的坪效高达79-238 万元/平米。
韩国免税店以高周转的香化品牌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香化品牌的单店所需面积远低于精品品牌,店铺分布极其密集,分子端经营面积极小,坪效具备天然优势。
相较之下,目前三亚免税店各楼层业态分布、品牌组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个项目分A、B两栋楼,每栋楼共三个楼层。
1-2楼主要售卖免税商品,经营品类包含美妆香水、箱包服饰鞋帽、腕表珠宝、数码设备等;3楼主要售卖运动休闲装、纪念品等有税商品,另外设置了餐饮/水吧区域。
虽说坪效远不及韩国免税店,但对比国内一众有税渠道顶级商场,三亚免税店坪效水平,遥遥领先。
2019年,一骑绝尘的香港海港城、北京SKP和上海国金中心,年销售额分别为240亿元、153亿元和85亿元,前二者在总量上强于三亚免税店,但坪效却略显不及。
此间坪效之差,反映的是免税店生意模式的高渠道效率。以化妆品为例,通过免税渠道销售可剔除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售价较专柜便宜约20-30%。
此外,免税渠道采用买断制,账期短、无库存成本、柜台费用、营销费用。国际化妆品集团,主销售渠道包括一般零售(百货门店、独立门店、自营电商、代理/分销商等)店、免税店,借由免税渠道不需承担后续的人工、租金、销售等费用,成本结构简单,赚取价差。
正因为此,近年来,以免税店为代表的旅游零售愈加成为各大化妆品集团主力业绩增长点。
随着越多越多国际香化品牌进驻,且2025年海南全岛免税后,三亚免税店的坪效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亚免税店,未来要靠啥蓄客?
经济内循环之下,免税店成了当下拉动内需、提振消费的一股强劲之力。
面对同一波高消费群体,三亚免税店面对的竞争对手,既有韩国、欧美等其他地区的免税店及有税渠道中的顶级购物中心,又囊括任何能满足高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资产类型。
因此,除了在品类、品牌、价格上发力,如何吸引消费者前往并消费,是三亚免税店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十一黄金周,人潮拥趸中的三亚免税店,多数商品货源充足,折扣力度诱人,但“排队等待超30分钟,才能进店”的吐槽式评论,侧面说明了其尚待提升的可塑空间。
放眼四望,有着免税购物天堂称号的韩国,虽因疫情出现了暂时停摆,但成熟的运营模式,足以让三亚免税店学上数年。
购物流程清晰,结算方式多样
在韩国市内店购物时,直接出示护照和登机牌,即可畅快shopping。结算方式,可选择支付宝、微信、银联(信用卡)、境外信用卡等。
边玩耍边购物,注重文化营销
全球免税店之王——乐天明洞总店,以文化营销,持续吸引购物者,乐天明洞店的聚客杀手锏之一。寄情于游玩中的免税购物,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自持免税物业,联姻本土品牌
韩国两大免税巨头——乐天免税、新罗免税,分属乐天酒店公司和新罗酒店公司。利用集团的地产资源设立免税店,是两家公司的共通之处。自持免税物业,从长远看,是其收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此外,强化与本地品牌的合作,亦让韩国免税店们在品类组合上,展现出一定的差别化与稀缺性。
乐天免税店,免税销售占韩国香化品牌总销量超1/4,是中国游客赴韩购买“雪花秀”产品的首选之地——价格最低、套装最多、品类最全。
不难看出,常年稳坐全球免税消费第一宝座的韩国,旺盛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品牌组合,还有线下体验、文化软实力。
突起的海南免税店,在“8天购物额10.4亿元”惊人爆发中,不断地被标签化、被神化。但很明显,它们离封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反复的疫情,会有终结一天;暂闭的国门,会有重开时刻。那时,锁在国境之内的免税消费力,会重新奔向世界各地。以三亚免税店为首的国内免税店军团,能留住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