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都市工作生活的人都会利用假期,远离都市喧嚣,到充满自然风景的地方放松休息。事实上,有的城市建筑能让人不必长途跋涉,置身其中便能既不耽误日常都市化的工作和生活,又能时刻享受大自然的惬意风光。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这样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在上海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的上方,坐落着一座城市绿谷综合体。作为项目最出彩的亮点,设计师将一条步道式的景观公园融入在了建筑空间之中。
并借由将自然环境与人类空间融合在一起的URBAN FARM概念,通过打造智能的屋顶形态,这个两万平米的绿谷综合体将它的步伐“编织”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2万平方米的城市山谷

▼将自然与城市空间融合,交织于日常生活

项目屋顶被解构成了尺度各不相同,却在不同高度上环环相扣的个体。
并由此打造出妙趣横生的在三维层面上丰富变化而又紧密相连的室外平台与坡地,并与屋顶下方的建筑功能及其包含的人类活动交相呼应。
▼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农场”

▼像城市公园一样的主购物街

这是一个峡谷形态的建筑拓扑型,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项目场地中心设计有一条宽阔的绿道(景观绿带)。
它座落在一个上海核心地铁站的正上方,包裹着7号线和12号线的换乘站-龙华路站,吸引着所有每天到访这个地铁站的人们以及居住在项目周边的市民。
▼设计示意:公共空间与建筑之间并不直接产生联系

▼设计概念

▼城市廊道24小时向城市开放

▼地铁换乘站和购物区在作为城市核心的同时为日常生活带来自然气息

▼商铺都朝向室外的空间

场地内设计了巨大的绿化空间。在这些绿色之中,设计师以上海传统建筑的“老虎窗”为灵感,在不同的建筑高度上设置了着大量的外向型小型活动平台。
并且通过将活动场地、绿化屋顶、办公入口、零售店铺以及公共交通场地被紧密的编织在生动有趣的在三维空间之中,凝聚成为了一个大尺度的,拥有充足自然光和绿色元素城市公共空间。
▼一个连接现代城市活动与上海传统的屋顶概念

▼生成户外步行系统

▼各类活动和集会的场所

▼市民们的休闲区

▼屋顶花园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剖面图——功能分析

项目充分利用了环境技术,将所有的商业动线都安排在了无需空调的半室内半室外的灰空间内。
通过此举,普通情况下每年需要112,000GJ的空调能耗在本项目中被削减为零。
而且无空调的设计,有效降低了本项目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72,200吨,这相当于26.2公顷的森林一年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步行系统的0能量消耗

▼二氧化碳减排

▼城市核心夜景

▼每个人都可以轻易的到达城市核心

▼展示城市建筑的新价值

建筑空间形态调节着环境自身的热工性能以抵抗城市的热岛效应,不仅唤醒城市,更给社会环境带来一份勃勃生机。

这样清爽而振奋的环境,连同大尺度的绿化景观与建筑一起,使URBAN FARM成为上海核心地段最受瞩目的一颗明星。
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