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文化IP有这样的定义: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符号称为“文化IP”。
当传统文化遇上年轻人,就会立马从“老古董”变成“新潮流”。近年来,国货、国潮、国粹、国风等以"国”字号开头的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追求时尚的新方式。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波涛,推动着现代文明的前行。如今,许多曾经蒙尘的古城古街、文化遗产都随着城市更新改造,重新绽放了光芒,不仅唤回了人们对城市传统文明的回忆,也为商业地产破圈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近年来汉服、国潮、国产动漫IP等传统文化也重新开始引领潮流,甚至成为购物中心等商业体的头部流量。
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追求个性的表达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大众对文化的强烈认同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认同传统文化,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而消费。

据了解发现,不少年轻人的想法开始转变。“在以前,提及传统文化,很多人会认为都是老年人喜欢的东西,是老土的、落伍的。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想法反而变成了落伍的表现。”
这个现象的出现,也说明了以城市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复兴了。
据《在数字活中拥抱传统——2019 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有着浓厚的兴趣,数据指出,在受访的青年中,有近9成的年轻对传统化感兴趣,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选择上,80.5%的年轻通过络媒介了解传统化。
“中国元素”成为新潮流文化IP引客流
“国潮”是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下潮流融合的新时尚。“国潮”盛行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新一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国潮”的内容在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又不缺少当下流行的潮流元素。

在消费领域,“中国风”设计一直都存在,其作为“国潮”大范围对消费产生影响,背后是国潮早已经深入到商场的多种业态之中,这已经成为实体商业在布局业态与打造场景体验时的一种趋势。
在“国潮”主题的场景打造过程中,无数丰富复杂的元素应该包含其中,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等,这些元素在“国潮”场景的打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素材为国潮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素材,成为“国潮”场景打造的来源和基础。

除了“中国”的元素之外,随着对于“国潮”的深入细化,“国潮”内容也开始和属地文化、各阶层群众结合起来,让当地的消费者具有文化使命感,更容易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
上海世纪汇广场打造以老上海为主题的街区“1192弄”,从十六铺码头到洋行仓库,从有轨电车、老式黄包车到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和老式斑驳的石库门砖瓦,整个街区通过将传统老上海元素融入现代街区,从建筑和场景风格方面尽力还原老上海特色与风情,创造了一个情景化的体验空间。

政策鼓励,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强,中国文化IP进入发展机遇期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IP作为其中关键力量又处于一个发展机遇期。

从政策环境看,我国文化产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仅2019年就有多项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如下图),进一步引导鼓励产业发展,在财税金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为文化相关企业提供切实帮助,激发文化产业结构多样性,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这为文化IP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38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6728亿元,增长4.5%;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34454亿元,增长高达15.4%。在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增速较快的新闻信息服务(24%)、创意设计服务(16.5%)、文化传播渠道(12%)、内容创作生产(8.1%),涵盖了大多数文化新业态,为文化IP的更好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产业链支持。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助推 “文化IP产业化”加快成型。过去的产品开发受渠道和地域的局限,可覆盖到的人群非常有限,造成文化IP衍生品的开发成本高、动销慢,但电商的赋能,可以将品牌影响力延展到任何地方,打破之前的局限性。

文化IP在传统行业中发挥的力量,是原生内容搭载互联网进入新内容时代,在设计、审美、文化独特性等方面与年轻消费者充分结合,为传统行业打开消费新局面。
故宫出版社《谜宫•如意琳琅图籍》,是与国内领先的益智解谜游戏设计方奥秘之家共同创作的一款互动解谜游戏书,其突破性在于以中国传统古籍的承载形式,讲述故宫的历史故事,读者一边看书,一边在手机端APP上,主人公的冒险故事如精美画卷般在读者面前展开。

书籍和游戏将许多故宫馆藏的珍贵资料融入其中,突破传统纸质书的阅读方式,将历史文化知识与游戏过程融为一体。上市不到一年,截止2019年8月,已实现销售40万册,预计年内突破60万册。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品牌在把自己的品牌文化“IP化”,这背后的逻辑是,品牌需要争取客户、取悦客户,是通过“诚信经营”公平交换,创造价值,被动地获得客户;

品牌的文化IP化,需要不断地制造内容,传递信息,形成有人格化、内容化的特征,成为潮流文化的符号,对粉丝而言是一种文化认同后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粉丝,获取用户的主动连
接。
-结 语-
追逐潮流的背后,是对关注度、话题度的需求,不论是姐姐文化,还是国潮主题都是这个时代下的映射。
如今“国潮”盛行,是消费者在传统文化中追寻自我个性的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购物中心来讲,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玩出“国潮”新花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深入理解新消费诉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脉络,才能看清未来,把握“爆款”的脉搏。
不做追赶“爆款”的复制者,而是走在浪潮之前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