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为何如此钟爱集装箱?
致力于打造“第三空间”,一直是星巴克引以为傲的卖点。让你在集装箱里喝咖啡,也成了品牌支持绿色环保的心愿。
设计鬼才隈研吾将自己的才华首次运用到海运集装箱建筑领域,设计了星巴克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家门店。

位于台湾,一座两层建筑由29个废旧集装箱组成,打造出倒金字塔型的四层建筑。保留了集装箱原始面貌的同时,融入花莲在地原住民阿美族的鲜明色彩和原住民元素的图腾,来表达星巴克的精神,该店早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圣地。
近日,星巴克在魔都开出内地首家集装箱门店,同时也是上海地区的第800家星巴克。

虽然这不是TA第一次玩集装箱主题,但每次的玩法也都有所不同,都可以集齐一个系列了。
中国内地首家“集装箱”
9月9日, 星巴克在上海开出了内地首家集装箱概念店,该店位于上海宝山区的智慧湾科创园,是一个以集装箱为主题,主打科技与艺术的创新园区。据悉,这里的前身是上海第三毛纺厂的仓库用地,毗邻黄浦江支流,因此天然具备了集装箱元素。

与园区格调相搭配的星巴克集装箱概念店,极具工业风的集装箱交叠穿插构成。白色铝板的加入清爽而又明亮,现代感十足。远远望去有种超现实的几何空间质感,似乎多了几分不真实的浪漫。

“出片胜地”、“艺术画廊”、“沉浸式咖啡体验”......各种与普通咖啡馆搭不太上边的形容词被本地媒体们套在了这家星巴克新店上。

该星巴克建筑是由6个集装箱堆叠拼接组合而成,共有两层,极具现代艺术感;同时结合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和天窗设计,不仅可以从外面看到整个内部结构,而且可以让室内空间更加通透明亮。

设计师通过几个集装箱的错落排序,构筑成了多个不同风格的空间。内部面积不大且布局紧凑,但通过明确的区域性划分和优秀的采光设计,并不会让人在视觉上有单调和疲劳的感觉。

其中一楼是点单区和吧台,二楼包括两个露台、露台用餐区和空中连廊和小型会议室。一眼就能望尽的空间更方便找到合适的座位。坐在这里望着窗外的风卷云舒,不知不觉一个下午的时间悄然而逝。

集装箱的尽头则是一处很适合开会办公的小型会议室,墙上挂着历史上第一家星巴克的照片,你可以一窥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文化交流,感受漫长岁月的变迁。

店内还有一副3D打印的巨幅美人鱼装饰画以及超长毛毡艺术装饰画。产品方面,这家店除了供应常规产品以外,还推出了全新GOODGOOD星善食系列。
斜倚的集装箱楼梯被设计成了一块陈列展示区,涵盖了星巴克从种植到吧台各个环节为主题的一些周边商品,还蛮有趣的。

据星巴克Q3财报显示,(截至第三财季末)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180多个城市已拥有超过4400家店,单单上海市场的门店数占比就超过18%。而这家集装箱店的开业也意味着,上海成为全球单个城市星巴克门店数最多的城市。

一直以来,星巴克在上海落地了不少“中国首家”和“亚洲首家” 店型,包括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星巴克臻选咖啡·焙烤坊”、“星巴克臻选®咖啡酒坊”等。
除了刚开业的上海集装箱概念店,今年以来,星巴克仍开出不少创新门店,而应对今年市场的特殊变化,星巴克也做了很多创新的突围之举。
首次在日本开设茶饮专卖店
7月,星巴克在日本东京六本木之丘开设了第一家专门经营茶饮的门店——TEAVANA。店铺不卖咖啡,只卖茶。
据日本媒体消息,星巴克日本未来将增设更多的 TEAVANA 门店,将茶饮打造成继咖啡、星冰乐之后的又一大收入支柱。
广州首家西关风情星巴克
年初,星巴克新增一家广州荔枝湾臻选店,因设计风格独特吸引了很多美食达人前往。

店铺采用西关大院的设计风格,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仿古建筑,成为星巴克中西结合的又一特色门店。
深圳、广州等区域首家星巴克啡快概念店
上半年,星巴克接连在深圳、广州、杭州等多地开出星巴克啡快概念店。

与常规星巴克门店不同,“啡快”店集合了“在线点,到店取”的啡快服务、“专星送”外送服务和到店顾客体验三大功能。在门店增设了服务顾客的“星礼台”;还为骑手设计了独立的取货动线与专属自提柜。
紧跟市场趋势
今年5月,星巴克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并首次将外卖及外带服务“专星送”接入微信平台;7月,星巴克将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服务“啡快”接入支付宝、淘宝、口碑和高德。这些平台覆盖了约10亿名中国消费者。

近期,星巴克还低调开辟另一种零售方式——无人售卖点。据悉,这一模式已在杭州运行了3个多月,目前已经有10多个网点。生意好的网点,一台星巴克自助咖啡机能达到一天200多杯的销量。

不过,尽管星巴克在西方市场元气大伤,其在中国的开店规划却挺乐观。此前,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表示,希望于本财年末在中国新开500家门店。可以看出,刚刚踏进世界500强的星巴克,重心仍然不会离开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