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年,淘宝上诞生了15万个年入过百万的新商家。诞生了2000多家成交过千万的新淘品牌。而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涌入淘宝的线下商家数量同比增长200%。相当每天有4万人涌入淘宝创业。来淘宝创业转内销的外贸企业数量增长160%。
汹涌的“入淘大潮”之下,金华乃至全浙江的商家遇到了普遍的难题:如何从生产型企业向电商企业跨越。迅速掌握电商运营技能,成为了这批入淘大潮“弄潮儿”的当务之急。
疫情影响下,传统中小商家、工厂遭遇难处,商家业绩需要提升,只有提供更多的运营和服务能力、及新的模式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转危为机,阿里出了一个大招:阿里商家运营中心。

2020年8月18日,首个淘宝天猫(金华)商家运营中心宣布在浙江金华开业,这是全国第一个阿里巴巴商家运营中心,也是阿里首个自建自运营的电商产业园。
据介绍,该运营中心相当于淘宝天猫的线下“营业厅”,面向商家和工厂开放。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少华(花名忽必烈)透露,今年金华运营中心的目标是,吸引超5000家企业入淘,同时培育20000个商家。
商家运营中心是做什么的?通俗点说,它相当于淘宝天猫在线下开设的“营业厅”。过去在线上提供服务的阿里“小二”们将扎根地方产业带的核心区域,与当地政府共同零距离、面对面、高效率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同时挖掘源头好货,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

“运营中心位于金华市区和义乌市的交汇区域,将辐射义乌、兰溪等重点产业带,覆盖义乌国际商贸城、东阳红木家具城、永康五金城等市场。”其负责人李少华同时也是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总裁表示,运营中心还将设立农产品上行中心、物流中心、直播中心、培训中心等,将与当地政府部门合力,帮助更多商家“长”出数字化运营全球市场的能力。
李少华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未来三年阿里要在金华实现的目标:一是在金华核心产业带建10个产地直播基地,帮助100个金华工厂升级为线上年产值过亿的“超级工厂”,二手帮助金华打造百亿级产业带并实现销售破1亿单。
此外,在全国的商家运营中心数量上,阿里巴巴的计划是未来2-3年,在全国建立30至50个同等规模的商家运营中心,以此覆盖中国90%的产业带,目标是“面对面”地触达50万至80万的腰部商家。

事实上,在全行业尤其是电商业都讲究“线上”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开出产业带上的线下运营中心,这样的动作颇为“反转”——李少华解释,过去,对中腰部商家来说,互联网式的触达是常态,但在更细致的运营上,仅凭线上还是不够,因此商家运营中心应运而生,两种模式未来想做到的是协同与互补。
具体而言,线上的商家运营更加分散,偏重于店铺、交易层面;线下的商家运营中心则更多是交易前,淘宝天猫为商家提供的资源对接。
从战略上来看,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已走上了品牌化的道路,但腰部商家依然没有得到彻底地挖掘;在美团、拼多多都和阿里巴巴的白牌、尾部商家有所重合的背景下,阿里此时加大对中小商家运营的力度是为了稳固这部分的市场份额。
该怎么来理解这个商家运营中心?
李少华表示,淘宝天猫运营中心希望成为商家的“营业厅”,以前商家难以找到的淘宝天猫小二,现在可以在运营中心里找到。若将淘宝的业务比作“空军”,那么运营中心要成为的是“地面部队”。

商家角度来看。这个运营中心相当于淘宝天猫的线下“营业厅”。商家和工厂通过营业厅能更快、更便捷地进入淘宝天猫体系,还能深度连接整个阿里数字经济体。
比如客户进入这个“营业厅”,小二会推荐合适的业务给客户,客户也可以选择定制自己需要的业务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往小二离开很远,现在是“近身”服务。
举个例子来看,航宾家居旗舰店从注册到上线仅用了8天,然而此前没有商家运营中心的情况下,负责人甚至没法找到小二进行对接。而类似这类的商家还有非常多。这其实也是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对接洼地。商家运营中心能有效填补。
而站在阿里角度看。这个商家运营中心,相当于是淘宝天猫的“地面部队”,其与“空中部队”形成合力。

未来电商C2B、C2M是一个主流的发展趋势。其实也在倒逼电商对运营模式的转变。以往商家和工厂为主导的销售型电商模式,会变成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型电商模式。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不一定能吃香,需要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这同时需要更多样性的商家参与进来。
竞争一直都在。阿里、京东、拼多多都在快速抢占腰部商家的资源。淘宝天猫商家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而拼多多和以社交电商平台杀入的京东京喜也在持续加码,都对淘宝构成正面挑战。
电商平台之间抢夺商家,后面比拼的是效率、服务、运营的综合能力,而阿里商家运营中心打的就是“近身”。把“营业厅”开到了产业带,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打法。
阿里商家运营中心还有一个重点针对的对象:就是工厂。我们知道,淘宝特价版今年3月正式上线,其模式上采用的是C2M模式,即通过消费者需求反向定制。与工厂合作直面消费者,去除中间各层级的渠道商,工厂成了主角。

自淘宝特价版上线以来,已经吸引120万商家入驻,涵盖50万外贸商家、超过30万外贸工厂。天猫618期间,淘宝特价版上C2M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00%,销售额超过100万的产业带工厂超过200家。
如今阿里首个运营中心的打磨成功,相信很快将复制到全国其他产业带集群的。比如广州的美妆产业带集群、福建的鞋服产业带集群、中山的小家电产业带集群等。
长远看,阿里商家运营中心不仅仅是单一运营中心,而是后续阿里会基于商家运营中心打造线下“基地”。基地将包括商家运营中心、农产品上行中心、物流中心、直播中心、培训中心等,成为商家、工厂一键式接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窗口,并提供数字化转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阿里可以通过商家运营中心为中心点,并向下沉市场延伸覆盖,可攻可守。
阿里商家运营中心的成立,其2B业务上下求索的长远布局已经显现,而对于商家和工厂而言,如何能实现更高效、更高盈利才是他们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