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国际于8月25日晚间发布2020年中期财报,数据显示,期内营业额同比减少85%至约2.12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3.77%,但仍亏损1.41亿港元。
与此同时,达芙妮宣布,将彻底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市场),关闭旗下所有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

“中国每五双品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在“高光时刻”,达芙妮号称每年能销售出近5000万双女鞋,达芙妮甚至一度被冠以“鞋王”的称号。
达芙妮创建于1990年,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女鞋,曾连续5年荣登内地女鞋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更接近两成。2012年门店数量达到峰值,共有各种品牌店铺6881间。也正是这一年,达芙妮销售收入达到105.29亿港元,公司控股股东应占利润达到9.56亿港元。

从创立开始,达芙妮就采用“直营+联营+加盟”的方式,开始对外攻城占地,而其战绩也非常不错。2003年,达芙妮仅有739家店铺。而到了2012年,达芙妮门店数量就已经飙升到了6881间。这近十年的时间,达芙妮的店数增长达9倍之多,十分惊人。
而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达芙妮既要冒亏损的风险,也要冒品牌形象可能会崩坏的风险。对于品牌来说,从低线往高线走很难,从高线走向低线更容易一些,加上渠道下沉本来就是服装鞋袜市场拓展的常用策略,达芙妮此举无可厚非。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低线市场品牌忠诚度低,更加看重价格。为了打赢价格战,达芙妮不仅对库存鞋品打折销售,新款鞋品到店仅仅一个月就仓皇降价,品牌形象进一步崩坏。
由庞大的门店数量带来的经营压力随之逐渐浮现。据中国商网,一方面,租金和销售费用逐年高涨,自2012年起,销售费用几乎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另外,存货走高,2013年销售收入104.47亿港元,存货达到26.43亿港元,加上218天的周转天数,资金占压惊人。

人工成本更是不断走高,从历年公开的财报来看,2009年员工人数2.1万时,工资福利6.7亿港元,到2015年员工减少到1.8万人,工资福利却达到13.3亿港元,人工成本接近翻番。
由此,达芙妮走上了下坡路。2013年,达芙妮营收和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双双下滑。2015年,这家昔日的“鞋王”在连续两年“滞涨”后遭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净利同比下滑超300%,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额为3.79亿港元。

2016-2019年,达芙妮分别亏损8.19亿港元、7.34亿港元、9.94亿港元、10.7亿港元。五年期间,共计亏损近40亿港元。
伴随业绩下滑,达芙妮门店也大幅减少。相关年报显示,自2015年起近五年内,达芙妮逐年关闭了827家、1030家、1064家、1016家和2395家实体店,年均关店数目高达1256家,在2019年起日均关店近7家。至今达芙妮国际都未能在年报实现扭亏为盈。

今年上半年,达芙妮的核心品牌业务净关闭67个销售点,其中包括24家直营/联营店和43家加盟店。
截止2020年6月30日,达芙妮的实体销售店关停至剩余293家,较去年同期的2208家门店数大幅削减将近九成。

达芙妮能成长起来,靠的是产品优势。然而近几年,达芙妮鞋子的品质和设计并没有太多创新,让人一直诟病。
在国内外各种潮牌、联名席卷中国年轻市场,运动鞋、板鞋赢得了大批消费忠粉之时。如今达芙妮品牌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薄弱,无法跟上主流消费者更新换代的速度。

曾经被很多90后热捧的创新设计渐行渐远,即便花了大价钱请来谢霆锋担任创意总监,达芙妮的设计也感觉老气沉沉。
由此可看出,达芙妮走下神坛的最初根源之一就是盲目扩张导致库存积压严重。

面对持续亏损、门店锐减的窘境,达芙妮也在寻求转变。不仅打折清理库存,升级品牌,向电商转型,同时也开始走向“轻资产”模式。
2019年4月,达芙妮着手进行供应链方面的轻资产转型,并借助苏宁物流的“智能供应链”系统,建设一个虚拟的“中央鞋柜”,实现商品在全国网络的布局。
此外,达芙妮还在产品中引入运动元素,并于2019年9月发布公告称,引入运动品牌361度、KAPPA母公司中国动向的高管韩炳祖,以寻求运动业务变革。

受此影响,对于运动鞋业务,达芙妮在公告中称,本集团积极进行产品升级,进一步增加运动休闲品类的占比,以把握运动休闲的市场潜力,并吸引更多年轻时尚的消费者,开拓更多消费客群。
不过,在快消品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对于企业而言,转型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从目前来看,“轻资产”模式并不能挽救达芙妮国际颓势,达芙妮需要在营销、产品等方面做出系统性深刻变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明星鞋企陨落,在时代变迁面前,它们的原因大同小异:战略失误,战线太长,不专注领域,缺乏创新精神和互联网思维,资金链断裂……
老牌公司陷入危机,根源就是没有把握好时代潮流,牵一发动全身,最后满盘皆输。
实际上,没有品牌过的好吗?自然是有的,甚至一些新兴品牌更加生龙活虎。说到底,不过一句话:它们知道消费者要什么。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抓住市场风向都是非常重要的。当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00后开始成长,你就必须要逼迫自己进行改变。否则就没有未来。
海尔CEO张瑞敏讲过的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达芙妮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和个人,都要保持危机感,要在变化当中寻求机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保持专注和用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未来发展规划,达芙妮在公告中表示,将继续进行“轻资产”业务模式的战略转型,重点放在核心品牌业务,并关闭旗下所有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目前,达芙妮所剩店铺均为核心品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