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正以一种不可逆的姿态深入现实,这一点在2020年被尤为明显地感知。过去这半年,数字化骤然加速,而“场景”,也越来越从“局部改造商业”,逐渐演化为“完整接管生活”。
一、新消费观念引领商业场景之变
从今年618期间,电商平台的品类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理解之中的体检服务、疫苗服务,还是医美、助眠产品,以盲盒为代表的潮流玩具消费,这些极致个体化场景的消费,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
新消费观念引导出多个新产业,比如心理体检产品 Lyra Health。而传统产品也走出了与诞生时完全不同的用途,比如美瞳饰品化、微整新常态、定制化校正、基因向产品等。
极致个体化的新场景,正在快速成就大量DTC新品牌。DTC,是Direct To Context,是场景在成就新品牌,称之为“场景DTC”。DTC是直面用户的品牌模式,更进一步,场景DTC是场景用户化驱动的品牌方法。
瑜珈作为传统健身项目之一,关注身心的柔软能力,它让练习者理解即便一个人也要好好活;瑜珈也成为更好的社群联系方式,帮练习者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热爱瑜珈,让悠长生活更有仪式感,以KOC社群的圈层影响力形成生活方式的深度渗透——没有什么比这样直接的力量更能代表DTC的精髓。热爱、仪式感和KOC社群,场景DTC正推动“新观念品牌”的崛起。
构建更具个体标签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因此进入一个“内观时代”。如今做品牌,已经不能单依靠强调功能的传统逻辑。功能固然重要,但是新的自我认知所汇聚的自我感受才更加重要。于商业而言,新观念品牌就是与此匹配的重要结果和表现。
新观念品牌的要素包括:以场景数据为核心;直击场景痛点;场景体验优先;设计场景比数据营销重要;基于场景解决方案的产品更新;从透明供应链到透明生态链;输出新观念,创造新生活方式。
以上要素正由场景DTC的方法所驱动。围绕场景化用户,围绕新生活方式,品牌正在加速变革与创新。
二、商业场景开启“订阅”模式
无论你是淘宝店或者实体店,单一业态或者组合业态,都需要新鲜店铺。结合空间提案,以三个形态关键词来阐释“新鲜感”:Park、Gallery、Lab。
Park:更开放的“社区联系”,比如新开业的亲子公园Uniqlo Park 或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51D·PARK,都是融入了多种功能的社交平台。
Gallery:“美术馆时代”新定义。Gucci、FOSS,越来越多Gallery形态的门店,都在讲述策展式提案,如何成为品牌审美的表达。在一个全民艺术、全民审美的时代需要思考,美术馆如何作为一种底层的“装修”标准件塑造新鲜店铺,如何赋能与被赋能。
Lab:是品牌的实验气质,服饰、餐饮、配饰的Lab店越来越多,甚至作为产品演示和美发沙龙服务的Dyson Beauty Lab也已面市,这一新的店铺形态代表的不仅是智能和未来,更是旅居的艺术,在地性的探索,新生活方式的审美。
在过去的1个月时间里,沃尔玛宣布将启动 Walmart+会员计划,Netflix 在印度推出低成本订阅服务计划Mobile+,Spotify 推出情侣订阅服务Premium Duo,允许2个人的账户共享一个订阅服务,并生成同时匹配双方的音乐列表。“场景订阅”是订阅制的回归,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唤醒与激活。
如同近几日大家热议的话题“今年追剧成本高得让人惶恐“,“以使用激活的场景计费”是场景订阅的关键步骤。场景细分越来越成为订阅制的方向。无论西瓜视频的好莱坞会员、动漫会员,得到的锦囊会员,丝芙兰的 Beauty Insider会员,还是凯叔讲故事的凯叔会员,首汽约车 PLUS 会员。它们都像 Spotify情侣订阅、东航周末随心飞一样,在昭示一个细分场景正确的开始姿势。所以今天我们强调场景订阅是订阅制的回归,是在强调场景细分创建的新生活方式提案,应该成为企业订阅制考量与判断的重点和优先级。
三、场景是城市的新语言
从去年开业的日本涉谷项目Scramble Square可以看到,更多场景融合的数字空间将出现在未来城市,流动的场景正在重塑“数据式”城市与人的连接方式,也重塑城市叙事的文本形态 —— 连接与解释,场景成为城市的新语言。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智慧场景,而智慧场景展开的底层能力,来自阡陌纵横的传感器网络、智慧能源的社会网络、机器的社交网络,它们共同构建智慧城市的孪生网络。
社区未来的组织形态一定是“场景社群”,人的参与决定了社区的个性。因此新社区商业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近场,更是情感贴近的人性化服务近场网络。仅仅是将营销中心作为社区设施开放给当地居民这一个小举措,东京BRILLIA就是在努力让“人的参与”更加开放和深入。对于以保利物业为代表的智慧物业解决方案,则让小场景开发成就大物业的社区价值,智慧通行、智慧安防、户内语音助手等,数字化社区成为智慧小场景的集合和汇集。
在地性更加深入,数字艺术更加融入,艺术的参与更加具体和“与人相关”。巴黎的 Les Docks,是悠远的塞纳河与巴黎年轻人的碰撞;伦敦泰晤士河的“河光闪耀”计划,让莫奈的泰晤士河被“数字光影”重新点亮;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言几又·ARTMIX”,让城市更新的艺术商业想象更上层楼。
四、独特场景的创造条件
场景作为城市的新语言,以“氛围”为独特的场景表达,它是属于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是融合体验的新参数。而氛围的构建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套系统的场景方法我们提炼为“氛围力”。
氛围力包含四个方法要素——社群设计:人是氛围的中心;交互细节:细节是氛围的质量;话语体系:暗号是氛围的文本;场景算法:算法是氛围的芯片。
破局直播电商,以氛围力跨越距离,有四条建议:
1.原生直播品牌的兴起
正如淘品牌的异军突起,当直播成为零售基础设施,更多原生于直播场景的品牌成就新品牌机会。以辛有志严选、李子柒,和诸如三明治早餐机这类直播成就的“小品类”为参照,源自直播场景的品效合一品牌必须具备高颜值、小功能、易展示、快转化等特征。
2.私域用户的直播场景运营
对于在私域流量中寻求突破的品牌商,直播场景创造了独特的高频交互氛围。直播平台与品牌的公私域流量融合,直播间创设的丰富场景交互,以及通过直播倒逼企业营销组织能力的再造,激活私域流量和重组供应链效率。吴晓波“新国货首发”与众多国货品牌的联动就是代表。
3.从店播到“播店”
疫情的出现,使直播成为各品牌或店铺的常态化销售方式,涉及的业态越来越多,比如苏宁的“超店播计划”,直播装修基础设施化。
4.直播革新产业链效率
直播从改造销售端到改造供应链端,已初见端倪,例如拼多多“母婴产品溯源行动”在线直播。直播更进一步对产业链效率的改造,会突出体现在产品说明书、透明工厂、客服直播开放日等应用场景。
商业场景沟通将成为社交产品探索方向,未来商业发展将实现更人性化、更具有弹性的公共空间、更友善的设施布置为重点的氛围系统。
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