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总是有着天然的眷恋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在建筑物上的体现更为明显。那些历经沧桑、默默矗立的旧厂房,总是能够激起人们的回忆与幻想 ,通过与其空间产生交流,人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工业大生产时代。
让这些旧工业厂区与厂房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发挥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用新生陪伴着城市,航行去向远方……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主题,以综合的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对既有环境实现有效再开发利用。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工业化时代,旨在公共卫生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美化,其后经历了物质环境的更新、公众参与治理等阶段。
近年来,城市更新的内涵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更新发展到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更新。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筑观, 即建筑不再被看作一个静止的、一成不变的非生命体, 而是被看作一个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体。它能够通过自我更新而完成自我调整、自我发展, 由此而适应外界的新需求, 解决使用过程中的新问题。
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方共建的背景下,国内工业厂房改造持续深化,但也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本期,我们盘点国外旧厂房改造案例,看他们在新旧之间实现的功能转换,能为国内业者带来哪些启发。
荷兰 DE HALLEN AMSTERDAM
多方联合设立运营基金,打造老旧厂房改造的命运共同体

如果说老旧厂房改造是历史留给城市建设的一张答卷,那么荷兰DE HALLEN AMSTERDAM项目则是集全民之智共同作答。占地2.2万平方米、投资3750万欧元,这个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区由电车工厂兼电车维修仓库改造而来的市民会客厅、创意商业综合体,通过联合政府、设计师、建造方、租户、邻里以及市民共同成立基金以进行厂房重建和运营,打造了老旧厂房改造的“命运共同体”。
改建一新的De Hallen保留了浓浓的工业特色,长廊型结构成了城中时装走秀、影展红毯的理想举办场所。
Filmhallen|最新的老电影院
这座位于De Hallen内的影院创立于2014年9月,拥有9间独立的放映厅。其中的第七放映厅名为“巴黎”,作为电影博物馆Vondelpark的组成部分,其室内设计为充满了历史感的装置艺术风格。

位于放映厅外的影院休息室有着老式车站的复古氛围。在Filmhallen可以观赏到众多最新的好莱坞影片和一些国际获奖或独立制作影片。不定期举办的影展和特活动也值得参与。
Local Goods Store|独立潮牌
在这家名为Local Goods Store的潮牌店的选货原则是“年轻潮牌”、“本土设计”,从各类服饰、手工艺品到家居饰品、玩具、食品,无所不有。

位于二楼的小型设计工作室内还能量身定制各类别致服饰。
Foodhallen|美食集市
美食集市Food hallen占据了DeHallen的巨大空间。

集市创始人之一钟先生是第三代中国侨民,他和几位合作伙伴在游历了西班牙马德里的San Miguel市场和伦敦的Boroug hMarket等美食集市之后,决将“现做现吃”、“国际美食摊档”的概念带到阿姆斯特丹。

该广场横跨三个相邻的建筑,以前是一个由圆柱,横梁和楼梯构成的混乱的空间结构,形成了一个黑暗和低矮的室内空间。

但是现在,这个空间已经通过图形化的细节,明亮的材料装饰风格和七个典型的城市广场元素而发生了变化:

地标、醒目的人行道、喷泉、商人摊位、游乐场、楼梯和雕像小品。
Denim City|牛仔裤学院
“牛仔裤城”,不仅是牛仔裤的制作工坊,也是独一无二的牛仔裤培训学院的所在。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参加为期3年的牛仔面料研究和实践课程,系统地学习设计和制作牛仔服饰的全过程。

每天下午,这里还会举办将旧牛仔服饰重新设计制作成靠垫、拎包、枕头等新品的实践工作坊。
Hotel De Hallen|摩登设计酒店
这间四星级的设计酒店也是这个工业遗迹的独特亮点之一——挑高的天顶,营造出开阔通透的感觉,艺术感十足的各类装置作品陈设在酒店的公共区域内,充满斯堪的纳维亚调性的复古家具和当代艺术品组成了和谐的交响。

55间客房完美地保留了浓郁的工业遗风,摩登餐厅Remise 47供应当代法餐,还可在此享用原创鸡尾酒。
比利时Médiacité:连接旧城与新城的“桥梁”
Médiacité是比利时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位于比利时列日市(Liège)。列日市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钢铁生产中心之一。上世纪80年代,比利时重工业衰败,列日市经济严重下滑。

市内废弃厂房的再开发成为了城市复兴的象征。
Médiacité由占地6.5公顷的废弃工厂改建而成,项目自开发以来就受到众多关注。建成后的购物中心分为两层,场内可租赁面积为4.5万平方米,拥有124家商店和2350个地下停车位。

Médiacité以打造生活方式中心为愿景,目标将居民从旧时状态“连接”到新兴场景。场内布局丰富,不仅包含零售门店、餐饮店铺、娱乐设施、溜冰场、电影院等,而且有比利时知名电视广播公司RTBF的入驻。
Médiacité最具特色的是一条350米长的购物长廊。
建筑层面,长廊有效利用了钢铁中心原本的超长结构;商业层面,原厂区的建筑隔阂被打通,提升游逛与休闲的场景体验感;城市层面,廊道完美连接起列日市的旧城与新城——走廊两端恰为新旧城入口。长廊的一端延伸进已被翻新的旧市场,另一端直达新的国家电视中心。

在城市的俯瞰图上,Médiacité长廊以波浪形的造型蜿蜒向前,变成一条连接旧城与新城的城市纽带。 此外,该项目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通过钢结构网状的顶棚设计,打造极具现代感的购物空间,同时契合了原址钢铁工厂的特征。
Médiacité改造完成后,辐射客群范围已不局限于周边城市居民,甚至延伸到瓦隆大区(该区域占比利时国家总面积52%)。现如今,Médiacité的年客流量已超过900万游客,既成为城市新地标,也实现了对当地经济的推动。
韩国 文来洞艺术创造村 | 铁厂与艺术的融合
政策推动与产业自发双管齐下。韩国的老旧厂房改造,多与艺术及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早在2002年,韩国在首尔仁寺洞第一次实施了文化区政策,以通过减免税收以及特殊贷款和楼面面积比率的安排促进当地文化企业和设施的经济活力。

“文来洞艺术创造村”位于首尔西南部的永登浦区,是这一带难得一见的保留着昔日小工厂面貌的地方,这里是旧工厂与艺术相生共存的地带。
锈迹斑斑的铁桶被艺术家的巧手变成五颜六色的作品,黑漆漆的胡同被涂上鲜艳、生动的壁画,成为了游客和众多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的艺术街。

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绘画、舞蹈、摄影工作室60多家,吸引了150多名艺术家,各种展览和演出更是家常便饭,连破旧的小餐馆招牌也是一幅艺术品。

隐藏在街道角落的工作室大部分向游客开放,你可以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亲自参与到艺术品创造过程中。
“倾月”酒吧 | 老上海油脂厂改造项目
2018年,历经过一轮翻新工程后,各种餐饮、酒吧、咖啡店纷纷落户于老码头,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归大众视野,但承载了无数记忆的旧时光,也理应被留下来。

倾月内部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手工啤酒吧,威士忌酒吧,机器人调酒区。设计利用了一个U形空间巧妙地连通起店铺两端的啤酒和威士忌酒吧,啤酒的冷库室和现有结构正好也可以隐匿其间。

作为倾月的重要卖点,调酒机器人被安置在U形空间的转弯处,能兼顾到坐在不同区域的酒客。

斑驳的锈钢板,从视觉上实现了与老码头厚重历史积淀的呼应,也为现有外墙增加了深度。
一边为倒置的U形锈板造型主入口,另一边是连接室内外空间的直立U形锈钢板窗台,这让倾月立刻从老码头上的众多餐厅酒吧里脱颖而出。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工业建筑面临着废弃的窘境,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萌芽发展又急需大量适合自身特征的建筑空间。此时将工业废弃建筑改造成创意园区的做法既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又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荒废而老旧的建筑中注入温情,使曾经辉煌而今不合时宜的空间获得新生,也是我们对自己历史和资源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时下,国内外都有一批优秀的旧改项目的案例,但并不能作为“模板”照搬,重要的是参考其经验,并结合项目当地实际,从所辐射的“人”出发,并要对未来生活有所洞悉和预判。只有如此,才能够跟消费者无缝对接,未来非主流将成为主流。
未来我们贩卖的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情感,一种体验,一种场景性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