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中国10强食品饮料企业》,榜单列出了中国10强本土食品饮料企业。 排名第一的不是伊利,不是双汇,而是海天味业。
海天味业从3月19日的76.16元,半年不到股价翻倍,达到历史新高152元,市值接近5000亿元。如今海天味业的市值相当于伊利股份(2216.11亿)的两倍多,比上汽集团、中国恒大、万科还要高,让人不禁惊叹一瓶酱油的威力。

资本市场有无数的疑问,“卖房子的为什么不如卖酱油的”既是其中知名的一个。那这瓶酱油的护城河到底在哪里,它又如何一步步打破味道的地域限制冲击全国?
海天是调味品行业的龙头,2019年海天的规模在200万吨,目前海天的主要业务是酱油,耗油,调味酱,+其他各种调味品(营收占比还比较小,复合调味品,醋,料酒,鸡精,腐乳等)。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海天”,稳定且强大的渠道能力,正是海天的护城河。
调味品的用户庞杂而分散,这是对品牌渠道能力的考验:超市里谁占领了货架的显著位置,村镇的小卖部里,谁更唾手可得谁就能拥有更好的销量。中国的酱油厂有几千家,但货架上的酱油品牌数量有限,所以绝大多数的酱油企业都在渠道上夭折了。
依靠流通渠道起家的海天,在县级、村镇小卖部、农贸市场的全面渗透,让所有的酱油企业望尘莫及。庞大的网络不但让海天的酱油不愁卖,还让海天的其他产品同样具有极大的销售优势。海天随便增加一个单品就能产生高额营收的秘诀正在于此,这也是海天平台型企业得名的原因。

为保证海天在调味品市场的铺货量,庞康构建了一个高效有序的营销网络和分销商管理制度。首先,在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超300个地级市、近1000个县份市场建5000家分销商的中层网络,33万个终端营销网点,随后在一个地区至少设2名经销商,一方面起到相互制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刺激了经销商间的竞争。
截止到今年6月,海天有经销商2600多家,联盟商16000多家,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借助这一庞大的销售网络,公司实现100%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县级市覆盖率也达50%左右。
我们日常消费的调味品仅仅是整个酱油市场的30%,而大头则是餐饮行业。海天在餐饮端极具威慑力,甚至让同行都“绕着走”,只在C端市场里你争我赶。海天在餐饮渠道的营收比重约在60%-70%之间。

海天与厨师学校合作,培养厨师使用海天酱油的习惯,并配合地面渠道的推广,实现餐饮渠道的突破。通过与新东方烹饪学校等厨师学校合作,让这些机构在教学期间都使用海天的产品。
厨师一旦选择了海天,就容易形成惯性消费。因为对于一个餐厅而言,口味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餐厅不会随便去更换调味品。海天的技术支撑和产品的标准化能力,也为口味的一致性提供了保障。
厨师用了海天的酱油,再去选择海天的豆瓣酱、蚝油、料酒的可能性也会更大。甚至有些人说,用海天调味品炒的菜有一种饭店味,可见其在餐饮行业的强势地位。

海天味业最强的护城河就是定价能力(提价能力),是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带来的一个综合的结果,并且在酱油醋行业慢慢进入存量阶段的时期,定价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有能力通过不断提价来拉高营收(可以把它理解成弱化版的茅台定价能力)。
海天体量,规模优势
进入海天厂区,“震惊”便与之相伴,海天生产规模达300万吨,厂内有数以百计的巨无霸圆筒,自动化生产程度高。而在快消品工序最为繁琐的包装环节,海天诺达的车间竟然寥寥数人,而且他们真的只是给机器“打打下手”,就连把箱子摞成剁并运出这间这样的工序也是由机器流水线完成。

巨大酿酱油的工厂,居然像公园一样郁郁葱葱、干净整洁,只在晒场上空才能闻到些许“酱油味”。

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海天坚持古法阳光酿晒,为此建造了超过60万平方米的阳光大晒场,黄豆原料在天然晒场里通过阳光酿晒充分发酵分降解形成天然最佳的营养和口感,使产品始终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

为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海天执行的是与药品行业相媲美的10万级洁净标准,对整个生产销售体系建立产品追溯机制,通过智能包装生产线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识别及条码识别技术,将每一条生产线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一个数据信息链条。通过这个链条,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每一瓶酱油是哪一天、哪一条生产线,以及通过哪一个订单生产的。
海天背后的大科技
海天这些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天强大的科研能力。在酱油厂居然七分之一是技术人员,而且大学生的引进,甚至发端于上个世纪,并一以贯之。

酱油里面有科技,如今的海天拥有一支超过700人的科研团队。此外,海天还与中科院、牛津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海天已取得超过200项有效专利。
自主研发的同时,海天还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海天先后从德国引进了10条自动化全封闭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只需要四、五个作业工人,每小时最高可灌装48000瓶酱油,领先同业。

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研发费用过亿元的企业真是少之又少,而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伊利股份就属于这类为数不多的企业。2019年,伊利研发投入费用为4.95亿元(占比营收0.55%),仅次于海天的5.87亿(占比营收2.96%)。就连以创新见长的农夫山泉,2019年研发投入费用也只有1.15亿(占比营收0.48%)。

高研发投入带动企业创新不一定能成功占领市场,但一个成功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一定有过人之处。身在快消品行业,但却没有行业的浮躁气质,推出新品非要慢慢来。这些大概是“看不见的海天”的精气神。
品牌创新,永葆青春
随着80后、90后日益成为调味品市场的消费主力,如何针对年轻一代的饮食习惯和消费偏好,扭转以往人们对调味品的刻板印象,营造活力、清新的形象,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产品与品牌的创新和升级就成为海天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7年,随着东方卫视《天籁之战》的热播,海天味极鲜迅速红遍全国,精心设计和策划的魔性广告片和节目环节,在社交媒体中引起了年轻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点蘸凉拌 鲜鲜鲜”的广告语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其实,这已经不是海天第一次借助娱乐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在此之前,海天还邀请娱乐明星汪涵作为代言人,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和汪涵一起,参观海天酱油阳光工厂”活动。
此外,海天旗的下各品类产品还先后冠名《我们战斗吧》、《一站到底》等热播节目。2015年,海天招牌拌饭酱通过影视剧植入的方式,植入网络爆款喜剧《屌丝男士》、《极品女士》,较好地传递了“海天酱油,真正晒出来的好酱油”的产品品质诉求。

为了让网络一代更好地了解海天,海天还充分利用“微博营销”,目前海天在新浪上的官方微博“海天招牌拌饭酱”的粉丝数量已经相当庞大。
海天味业现任董事长庞康的履历干净得几乎没有故事:他1956年出生于广东,1982年进入海天,担任副厂长,之后再未离开。庞康到海天38年了,38年才搞出这么几样产品,真是够“不思进取”的。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企业家坚守一个行业、几样产品是非常困难的。而把这几样产品做到同行业前列更是需要不断的进取与坚持。

海天酱油市值超过万科,这对企业家来说当然是莫大的鼓励,专注、创新和工匠精神等,都是对他们的赞誉。正因为如此,万科郁亮才会说:“酱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在行业做到领先,做到数一数二,市场就会给一个公平合理的定价。”
通过工匠精神打磨产品品质,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餐桌,通过流行文化与年轻消费者的有效沟通,让海天的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

如今的海天,已经成为开放、创新与品质的代名词。可以说,海天是中国第一个现代高科技与传统酿造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标志着中国调味业向集团化、产业化经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当前中国餐饮市场的空间巨大,调味品市场规模仍有待拓展,海天公司无论在品牌还是渠道上,的确都存在长期的优势。一家企业,只要能在自己所在领域做到行业霸主地位,就不愁得不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