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与更生,是城市的天赋。我们无法忽略的是“街道”能给人以高楼大厦无法替代的归属感及亲切感,想必这也是街区式商业给人不同体验感的原因之一。
一、开放式商业街区的根基——让人更有归属感
如今,人们更倾向于接触自然,开放式街区商业改变了人以往在“封闭”空间购物的习惯,赋予购物之外更多的体验感。尤其武汉在经历过此次疫情后,人们对街区式商业更是平添了几分好感。
远洋集团近期发布其位于武汉内环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案名——武汉远洋里CITYLANE(以下简称“远洋里”)。
远洋里之所以受到行业极大关注,其一是在于其大规模、多功能的综合体组合,其二是开放式商业街区有着常规商业体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其三是远洋里的“半开放式街区”产品打造方式在武汉乃至华中区域都相当少见。
而半开放式商业街区的打造,尤其考验开发商如何串联单体建筑、联动室内外、地上/地下空间。
远洋里位处武汉市的几何圆心——汉阳的大归元片区,以归元寺为核心,通过十字轴线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项目定位为“多元生活城市走廊”,综合体总体量达240万平方米,以17万方商业街区为核心,涵盖甲级写字楼、奢华五星酒店、精品酒店、公寓、中高端住宅以及学校。
区位特征:1.5公里辐射21万人口,5公里辐射170万城市中高端居民。值得注意的是,未来3年内大归元片区将有一批楼盘交付、写字楼入驻,届时区域内的人口置换将推动消费量级和层级的极大提升。目前,片区内的商业发展仍有空白,缺少成规模的、有调性的、硬件环境舒适的、多元化业态的商业体。
交通可达性:双地铁上盖(B1层商业与地铁4、6号线钟家村站无缝连接),日均客流约10万人次,六桥双轨拉动武汉三镇客流,交通通达性强。
二、地上地下,空间互补
远洋里将17万方商业拆分成10万方地上和7万方地下,用多种结构进行串联,形成流畅的「半开放式街区」。
7万方的地下空间头、尾分别与归元禅寺及地铁口无缝衔接,整体形成呈环形动线,高效牵动旅游客群与地铁客群。
「半开放式街区」经营时间更灵活、功能板块更丰富,将是未来商业的趋势。
三、高科技改善“微环境”
远洋里邀请了世界著名的风工程与环境工程咨询公司RWDI,从日照、降水、风等多维度,指导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
结合其研究成果,以“云”为灵感,在街区部分区域制作膜结构天幕。通过增加通风、遮阳挡雨、搜集建筑余风等手法实现酷夏之时,体感温度下降4℃的清凉,大大提高了游逛舒适度。
四、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与过渡
半开放式治愈空间“中央花园”,坐落于街区的正中心。约1500㎡的中央花园以 “城市绿洲 City Oasis” 为概念,是连通地下与地上的重要垂直枢纽。
来自英国的知名景观顾问公司 Morphis 根据植物不同的特性,在中央公园内充分塑造了绿意涌动的氛围。通过绿洲花园景观和剧场式社交台阶、艺术化天幕等共同营造出建筑、水景、绿植和谐的生态美感。
五、中央花园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围绕中央花园的区域采用平推玻璃门设计,可根据不同天气实现室内外的灵活切换。
绿荫冉冉之中,消费者可以漫步绿洲小径、闲坐石阶、品尝露天美食,享受这难得的绿色治愈系空间,这是远洋里赋予商业空间的新定义:“生来就灵动”。
六、移步换景,提升游逛舒适度
远洋里在整个项目的规划上亦注重横向空间和纵向动线之间的强关联,使消费者的行走路线更为顺畅。
项目内52栋地上建筑之间由二层连廊互相连接。
五大公共城市空间——寺前广场、圣母堂广场、竹间广场、中央花园、屋顶花园,两条横纵景观大道——西大街、翠微路,及七所庭院,以“点、线、面”的形式,共同构成了“移步换景”的大氛围。
归元寺门前的翠微路将被改造为人行步道,电影“秒速5厘米”成为现实:480米翠微路两侧,近百株樱花树与荆楚神韵的现代独栋店铺遥相呼应,共同构成“樱花景观大道”。每年春季,武汉将再添一处赏樱胜地。
远洋里拥有丰富的植物体系,从远洋里向东延伸出长达1800米步道,串联市政天桥和归元二期,直通江边,让消费者及游客徜徉其中,优享城市中心的绿色生活。
七、主打亲子家庭业态的MINI MALL,迎合市场需求
远洋里17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囊括大型影院、超市、健身中心、多功能小剧场、城市复合型旗舰书店、艺术中心、时尚零售、运动品类旗舰店、约2万方儿童家庭集中业态,一站式满足购物餐饮、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亲子家庭等多种需求,呈现“活力、多元”磁场。
远洋里根据儿童业态需求及家庭客群偏好,整合约2万平方米的集中商业,填补区域空白。业态以儿童零售、游乐体验、教育培训等为主,配合亲子主题屋顶花园,为项目周边1.5公里21万、5公里170万的中高端家庭打造一站式 Family & Kids 空间。
“文化、多元、活力、自然”,带着这样的基因及“半开放式街区”的物业形态,相信远洋里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拭目以待。
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