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的到来,95后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眼前。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独特且难以捉摸,喜爱追求个性与自我的生活。POP MART泡泡玛特就通过分析95后消费特点,以潮玩读懂95后,深入95后内心。
从生活百货到全产业链潮玩龙头。2010年,泡泡玛特在北京开设首家门店,早期以售卖潮流杂货为主;2016年公司开始转型潮流玩具零售商,并入驻线上平台,当年引入Molly等知名IP,推出首个“MollyZodiac”盲盒系列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在推动潮流玩具零售业务发展的同时,泡泡玛特还致力于IP发掘与运营以及潮流文化推广工作。
2016年公司推出潮流玩具社区“葩趣”,吸引大量热情潮玩粉丝,次年公司举办的B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大获成功。截至2019年,公司形成了以IP为业务核心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覆盖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及潮流玩具文化推广等方面,成为中国潮流玩具市场零售排名第一的行业龙头。
潮玩文化风靡,优质IP受众广泛
潮玩是潮流文化具象化载体。潮流玩具简称潮玩,是指设计师基于创作理念和灵感制作的玩偶,这类玩偶在内核上融合流行文化及艺术家个人特质,作为反映独立自由、个性鲜明的文化载体具有一定艺术及收藏价值。
潮玩产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潮流玩具主要包括盲盒、手办、拼装玩具、BJD(Ball-jointedDoll,球型关节人偶)等多种类型。产品发售价由于IP流行度、产品稀缺程度在几块到几千块不等。某些限量联名潮玩产品在拍卖市场成交价超过100万元。
我国潮玩市场日趋成熟,围绕IP打造粉丝经济。潮玩文化于2005年传入我国大陆地区,当时市场上出现首批潮玩设计工作室,随着2010年前后泡泡玛特、19八3等潮玩公司成立,具象化IP模型造型美观多样,通常以盲盒形式销售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潮流玩具消费受众逐步增多,潮玩市场逐步成熟与标准化。
目前我国潮玩市场已形成“IP创作与运营-产品生产-玩具销售-潮玩文化推广”上下游产业生态,本土知名IP包括泡泡玛特公司旗下“Molly”、“PUCKY”,十二栋文化“长草颜团子”,故宫文创系列等。厂商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围绕IP特点进行展会运营、社区运营获取粉丝及消费群体。
95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线上购物、社交媒体、在线娱乐、移动支付、本地生活等从方方面面塑造着95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他们陌生人社交需求强,愿意尝试以多元化社交模式寻求伙伴;追求热情释放,偏爱现场娱乐;偏爱互动营销,易被“种草”;追求个性穿搭,是潮流市场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随着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进一步发展丰富,使得种草、拔草已经成为这届年轻人的日常。相比其他年龄用户,95后对于网红博主推荐的物品有更高的接受度。且95后人群已经成为直播电商、短视频带货等种草平台的主力用户。
作为中国潮玩品牌的POP MART泡泡玛特基于这些媒体平台,通过明星作为新品揭秘官,与影视剧、综艺节目合作等方式,种草95后用户,增加潮玩接受度。
除此之外,POP MART泡泡玛特潮玩无论是从系列设计还是形象设计上,也更符合当下95后审美,更满足其消费特征。而POP MART泡泡玛特盲盒的消费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95后更易被种草的心理。
事实上,除了互联网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更是养成了95后们热爱社交的性格。大多是独生子女的95后善于通过兴趣结交同好,形成丰富多彩的圈层文化,他们对各自的圈层有着强归属感和高参与度并且乐于为“所爱买单”,由圈层文化带来的消费潜力正不断释放。近年来,随着不少圈层的群体基础不断扩大,圈层文化与大众娱乐、消费市场之间的跨界与合作逐渐增多,刺激着圈层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
不仅如此,年轻人群泛娱乐的生活方式也正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他们在各种视频、音乐、游戏、动漫等内容中寻找乐趣,在消费中也更倾向于娱乐化、互动化、内容化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既是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分享者,他们正加速内容与消费的融合。
盲盒玩法新奇,准确捕捉消费心理
盲盒销售是指消费者只能通过抽取获得随机款式商品,其被广泛应用于大众潮玩领域(价格亲民,多以精美包装和模型出现)。抽取的不确定性与惊喜感巧妙抓住消费心理,受到消费者喜爱。
盲盒精准把握年轻消费群体心理。美国作家尼尔·埃亚尔提出4阶段上瘾模型可很好解释盲盒潮玩魔力,其在每一个消费步骤上都较为准确把握年轻群体消费偏好,在此我们将盲盒消费行为分为“首次购买-复购-收藏”等阶段。
“如粉丝经济一样,盲盒的社交属性能刺激更多的购买行为,甚至造成非理性的冲动消费,看似一场集体狂欢,每个人在这场狂欢中都能收获到喜悦。”网友认为,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偶尔购买一个盲盒,追一系列产品,给自己一个小惊喜,满足自我,这种消费无可厚非。“但盲盒中的产品,终究实用价值不大,青年人不能任自己沉浸其中,还是应回归理性消费,这也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观”。
虽然泡泡玛特和众多动漫二次元角色合作过很多特别款,但最受欢迎的molly系列,最初的设计者却没有对她赋予任何过多的内容色彩,没有内容其实是泡泡玛特打造IP的一个原则,即不设置价值观。有人觉得Molly的表情是在开心,但有人觉得她是难过的。这基于现在年轻人的观念转变,他们更追求独立的情感诉求和个性表达,没有价值观的IP反而能与他们形成更多情感共鸣。
所以,在泡泡玛特的体系中,产品是IP的基础存在形态和主要打造方式,而非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内容来打造。泡泡玛特副总裁司德认为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过重的故事内容会制造天然的门槛,这就是为什么原创潮玩反而比拥有IP基础的衍生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原因。
那么“盲盒”是国产动漫IP产业链的新机遇吗?国内的二次元IP授权市场一直发育得不好,更多的是所谓从正版的手办再次翻模甚至是三次翻模生产出来的盗版,以廉价、低劣的产品来冲击市场。同时,二次元IP的周边衍生形态也极为不足,大多只是人偶形态,至多只有一些根据动漫经典场景进行还原的组合手办。
换言之,盲盒热中,消费盲盒的二次元硬核粉丝并没有太多增长,二次元内容并没有真正扩散到圈层之外,仅仅只是用投资和投机吸引了非二次元用户是不够的,盲盒自身在该类用户手中仅仅只是一个实体化投资而已,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文化色彩。
要成为国潮或潮玩,其实恰恰需要有自己的IP和创意,国内的动漫尽管近几年有了一定精品化趋势,但真正有影响力的IP还是太少,且周边衍生链接不顺, 在此我们希望国漫能越来越强大,只有强大的圈层作为后盾,才能推动动漫IP和它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创产品长足发展!
潮玩与消费者共同成长,消费黏性高。潮玩在我国正处快速发展阶段,消费圈层小众且独特,而购买盲盒潮玩(特别是收获限量款)满足年轻人追新需求,各类潮玩网络社区也帮助年轻人突破社交壁垒,找到共鸣。年轻消费者往往会为兴趣爱好持续投入时间与金钱,伴随潮玩文化共同成长。此时潮玩消费品已上升为身份认同符号,具有高粉丝黏性特点。
随着盲盒市场的火热,关于它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正如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说:“看起来无用的事情,其实充满了向往。”盲盒就是这样的存在,不理解的人觉得买盲盒就是交智商税,喜欢的人觉得那些娃娃就是自己的快乐源泉。
潮流玩具将潮流文化以及内容融合进了玩具里,包含了盲盒、手办、拼装玩具等等。潮流玩具的目标人群在14-50岁之间,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接受多元文化,乐于个性的自我表达。
全球潮玩市场过去四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2.8%,而中国的潮玩市场过去四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4.6%。受益于日益壮大的粉丝群、受欢迎的IP持续推出、日益增长的可支配收入,未来中国的潮玩市场的增长仍旧潜力无限,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中国2024年潮玩市场的规模或将达到763亿元(2019为207亿元)。
而泡泡玛特作为中国市占率最高的潮流玩具品牌,作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在上市后的表现令人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