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重生的武汉,“夜间经济”和“路边摊”正在加速城市活力以及商业生活的复苏。疫情还未完全过去,象征着城市烟火气的夜市危中寻机,不少老店“摆”出了新模式,开始了“二次创业”……
作为武汉高端购物中心的代表,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同样打起了宵夜牌,该购物中心9楼的空中花园摇身一变,成了空中餐厅。餐厅中央,乐声低回,餐桌之间的间距都在2米以上。中餐、西餐、烧烤、海鲜……都是大牌餐饮,消费者可以随意点餐,价格也非常亲民。为了鼓励夜间消费,进入7月,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每晚9点到次日凌晨1时向前来宵夜的顾客免费提供停车位。
疫情过后,武汉市多家五星级酒店相继放下“身段”,拓展“便民早餐”“夜间大排档”等业务,为城市复苏、企业复产开辟了一条新路。以前,人们很难将五星级酒店和大排档联想到一起。然而,后疫情时代,这些酒店商业的花式自救让很多“想不到”都变成了现实。
夜间经济像一剂催化剂,促进了武汉商业回暖。而整体经济复苏,则需要更长久的努力。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商业的核心是思考人的生活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无论从80年代的集贸市场到90年代的超市,还是00年代的百货商场到10年代的购物中心,每一次商业升级、模式变迁的背后都源于消费需求的推动。
自从2011年全新开业后到现在已经是第9年,武汉国际广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对A座(3F-5F)区域进行57天的闭馆装修升级。根据规划,今年9月9日店庆之际,这里将是一座更加注重体验、社交、生活方式的国际化购物中心。
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央商务区具有黄金商圈美誉的解放大道,与毗邻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共同组成了武商集团的旗舰商业组群--“武商国际摩尔城”。是武汉商业的航母旗舰,2019年总销售额达91.5亿元。
武汉国际广场的前身是于1959年建成,并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场之一”的武汉永安商场,在当时它成为了武汉市乃至全国零售业的排头兵。但随着消费者对精致生活日益提升的需求与渴望,这座城市的零售业呼唤着具有国际化的大视野与新思维。
2006年4月12日,屹立了47年“老武商大楼”成功爆破,它拉开“新武商重建与复兴”的序幕。2007年9月29日,武汉国际广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市民的视线里。新诞生的武汉国际广场与武汉广场在店前共同构建了一条长150米,宽14米的商业景观大道。
作为购物新地标,武汉国际广场独揽106个独有品牌、60个国际名品旗舰店、百余个百货精品概念店。1F国际名品馆,法国卡地亚Cartier全球时尚人士的奢华梦想,面积达200余平米的Cartier综合旗舰店,销售腕表、手袋、配饰等全系列商品,成为全国最大、最全Cartier综合旗舰店。
2011年 9月29日,武汉国际广场二期开业。国际广场二期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与国际广场一期无缝对接,总面积32万平方米,以经营全球高档商品为主,已经引进路易威登、古驰、爱马仕、卡地亚等50余种国际顶级奢华品牌,引进100多种国际精品,开设了高档餐饮,4D电影院,儿童游乐园、美容会所等集奢华娱乐休闲等时尚消费为一体。
武汉国际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九省通衢的武汉一直是各个知名企业群雄逐鹿之地,武商集团作为本土国企已深耕武汉61载,此次大动作改造是在当下市场环境的顺势而为,一方面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践行国企担当,发挥领头作用,与同行一起提升武汉商业水平。
场景重塑和内容升级、打造高端与体验并存的商业标杆
从单纯购物到生活方式的角色转变,建筑对购物中心来说不再只是一个载体,更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空间。为了改变硬件配套老旧、动线不清晰、体验感不足的短板,武汉国际广场对其多维度进行优化改造。
武汉国际广场根据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做出品牌调整,保留部分原有品牌外还将引进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服饰,打造品牌概念店,为高端客户提供更有品牌代表性、能够给予高端定制、限量款等服务的品牌,在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年轻一族。
此外,品牌在社交与体验上也将有所转变。如女装品牌,将会设立小型游乐场或打造成博物馆概念店;男装品牌专柜将提供咖啡、红酒、雪茄等体验社交专区,打造购物中心“引力场”。
在品牌对商铺承租意趋于保守、对拓店计划态度更谨慎的市场环境下,国际广场还能实现商户全新升级,招来品牌形象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证明了品牌对项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