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线下空间只是用来承载商品的陈列和交易,而在今天,消费从“物”转向“体验”、甚至“文化和价值观”。一个好的商业空间,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休闲的场所,更是在用空间创造连接彼此的纽带。
Shopping Mall的概念和范例都来自国外,进入中国也不过短短十年的历史,但中国商业地产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进化。最直观的就是从过往以货品为王转变为运营为王的主轴,运营管理从关注物业硬件、品牌及业态组合进入到了关注消费者的内在需求。

Shopping Mall这种对顾客“内在需求”的关注,其实还在不断进化之中,商场已经开始具有越来越多的角色,这些角色有的来自于已有的消费需求,有的则是在积极探索和引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因为,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雷同的物质会让人失去购物欲望,但有辨识度的场景则会让消费者感觉到:最终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互动、是体验。
大而全是Shopping Mall的最基本特点。首先占地面积大,同时公用空间大、停车场大、建筑规模大,这样才能够承载丰富的购物场景和服务配套。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于10万㎡且业态复合度高的方可称作Mall。同时,功能上必须要能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甚至金融、文化功能于一体,在店型层面则若干个主力店、众多专业店和商业走廊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对进入其中的消费者进行全方位服务。
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购物中心正在不断进化生长、高速发展壮大并成为主流零售业态,销售额约占其社会消费品总额的一半。
同时,购物中心作为最高形式的商业地产,其实是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也可以说是城市核心功能完善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城市的面貌也随着购物中心的进化而升级。

这也正印证了购物中心的最大特色就是多元化业态和由此带来的巨大人流。一个直观的印证来自这次的新冠疫情,因为是城市或商圈最集中的人流汇集地,购物中心的反应最敏感,同样,疫情好转后,恢复最快的也是这里。
90年代末,深圳首家Mall购物中心铜锣湾百货正式开业,由此拉开了中国Mall业态的先河。不过当时在技术、运营和管理上都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理念上则处在以商品为中心向以商业空间为中心的过渡过程中。
如今,购物中心已成为都市人群不可或缺的生活娱乐方式,业界对于购物中心的探索也愈加深入,场景化的商业空间、沉浸式的消费体验逐渐成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的标配。

从2010年开始,商业地产迎来规模“井喷”,同时网络发展带来的便捷和严重的实体同质化让消费者越来越难走出家门,商业地产尤其是购物中心也迎来了消费的下滑。购物中心不再是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卖方市场”开始渐渐变为买方市场,如何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是紧要且迫切的。
在2015到2016年,实体商业寒冬瑟瑟,餐饮业态一度扛起了商场购物中心的引流大旗,很多商场连续几层都是餐饮商户,餐饮业态占比超40%,一些知名的餐饮品牌也通过入驻购物中心实现了快速的全国扩张。

再到后来,餐饮和购物中心之间相互取暖,继而又带动了后续早教亲子、娱乐健身细分行业的商户也纷纷加入。在不知不觉中,购物中心认识到了这些才是商场让消费者走出家门的“理由”。
到了2018年,“美好生活”的概念变成让购物中心、商业地产迸发新动力的灵感,开始了行业的“场景革命”和“生活方式革命”,从空间到场景、从业态到内涵、从平台到社交......

业界从业者都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和模式,整体趋势是娱乐和餐饮的比例越来越大,购物的比例越来越小且都是体验式购物,各部分整体搭配使Mall成为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活广场。
回到购物中心主力之一的餐饮业态,积极呼应购物中心“力求抓住消费者的心”这一目标,才能够形成合力。
屋顶商业-静安大悦城
屋顶商业做得好,可成为城市名片,同时成为人气引擎。一个兼备艺术感、空间感、体验感的特色屋顶,无疑能够成为一个购物中心吸纳人流,丰富卖场,提升销售的商业利器。

大悦城的屋顶商业不仅填满天台空白,补充了新兴业态装点了环境,也增加了租金和营业额,将客流向传统的高层弱势空间拉动,同时为商场其他楼层引流,为购物中心整体带来了更多人气。
2015年上海静安大悦城北座带着架在商场屋顶上的摩天轮来到公众视野,引起行业极大关注。摩天轮SKY RING不仅是一个大型观景装置,更是静安大悦城打造的原创IP。

自2016年正式运营以来,以“爱情”为主线进行营销,围绕消费者情感诉求打造商业亮点。摩天轮SKY RING成为了很多消费者人生重要时刻的发生地,承载了消费者浓烈的情感记忆。
强大的IP创新性让摩天轮以及屋顶街区变得炙手可热,品牌和活动的内容日渐丰富,吸引了大众甲壳虫、爱奇艺、Lancome、CASIO等品牌前来举办各种发布会、嘉年华、纪念展等。

2015年上海静安大悦城北座开业时,寓意More Fun的摩坊166也正式亮相,作为上海首家屋顶轻艺术主题街区,它通过后工业时代风格,以手作人街、霓虹街、未央街三个主题版块街道为重点布局。针对城市新兴中产阶级,从满足青年人社交、自我提升的需求出发,引进了文创、手作、艺术文化等特色业态。

2019年12月31日霓虹街重装升级、文化回归,会玩的大悦城打造出了一个烟火气十足的人·情·趣·味 社交场,国风的即视感,传统神兽饕餮、祥瑞锦鲤贯穿街区,为摩坊166注入新鲜潮力。
文旅商业-长春“这有山”
瞄准市场空白,结合东北气候特点,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利用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并布局了多个建筑景观点,将项目打造成为了具有强烈年代感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山丘景区小镇。一个在室内游览的山丘景区,搭配琳琅满目的蜿蜒山路、具有中式风格的山间建筑,是「這有山」给人的直观感受。

可以看、可以吃、可以逛、可以拍照,还可以观演出、品美酒、做手工艺品,一座「這有山」,打破了东北冬日晚间的寂静,成了长春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
最具特色的是山洞大厅,面积达1000平方米,今后将举办舞会、市集展览等特色活动。还有位于山顶的剧院,会根据游客需求选择影片免费播放,还有爆笑喜剧、相声专场等演艺节目。

“这有山”打破了常规商业动线,让消费者顺着上山路一路爬上山,在立体空间里用单一动线把不同功能组团串连起来,在项目的最高点设置了可以收取门票的核心景观“问蟾亭”。这中在商场里打造景区的设计概念,为购物中心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路。
“社交”作为贯穿人一生的活动,也是购物中心未来需要集中发力的趋势,需要洞察消费发展趋势和人的消费需求,为商业空间创造场景、衍生内容,进而网罗不同社群的人们,激发人们在此社交互动,从而带动消费。

当商业空间被赋予了生活意义,空间便具有了更丰富的生活多样性,项目便能与城市中对生活有要求的消费者建立起更深的情感共鸣与粘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