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7月2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深圳发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基建总体情况和发展优势,并对《实施意见》做了解读。发布会中透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基建,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强调,深圳的新基建项目宁缺毋滥,不搞贪多凑数,不能“新瓶装旧酒”,更不搞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为加快深圳新基建建设进度,市区两级联动谋划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完成投资1006亿元。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到要加快“新基建”部署步伐。发力“新基建”,既是对冲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助力短期逆周期调节的有力手段,又有利于经济的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叠加”的形势下,深圳作为一座以“科技”和“创新”著称的城市,必须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率先发力,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这个目标,深圳有着率先优势。
第一,深圳已经在新基建的部分领域取得一系列傲人成就。5G商用进程建设成效显著,今年8月将实现5G网络全市覆盖;宽带普及和光纤入户建设处于国际先行梯队,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51.5%,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达94.2%。除此之外,深圳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也保持国内领先。
第二,深圳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可率先形成“新基建”系统解决方案。深圳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长期以来占到全国的1/6以上,依托完备的产业链配套,本地企业如腾讯、比亚迪等已在“新基建”多个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可率先完成“新基建”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服务全国“新基建”布局建设。
第三,深圳具有“基础研究+企业研发”的“双引擎”创新格局”,可率先攻克一批“新基建”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深圳民营经济领军企业多创新能力强,自主创新呈现出颇具特色的“四个90%”,即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随着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和建设,可以尽快补齐原始创新能力短板,不断巩固“双引擎”的优势。
第四,深圳具有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优势,可率先探索“新基建”新型投运营模式。“新基建”相比传统基建的特点之一,便是更多依靠市场化力量。深圳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商事主体占比超过95%,7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家是民营企业,另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其中90%以上均为民营企业,通过完善“新基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将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的活力,率先探索出“新基建”新型投运营模式。
为加快深圳新基建建设进度,市区两级联动谋划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完成投资100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2447亿元,投资占比60%;政府投资项目61个,总投资1672亿元,占比40%。从项目的类型看,5G网络、卫星通讯、算力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28个,总投资2452亿元;集成电路、8K超高清、生物医药等创新基础设施42个,总投资1016亿元;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25个,总投资651亿元。
下一步,深圳市政府将全面深入落实《实施意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以优先布局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线,构筑数字时代“硬核”环境;以全面升级融合基础设施为牵引,推动数字时代“融合”创新;以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为支撑,构筑数字时代技术“底座”,不断培育壮大深圳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内容来自发布会内容整合,仅供分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