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业创新,如果在一个时段内被证明为可行的商业模式,便往往会成为一种常态,而这也将催化新的创新以及新的常态的到来,周而复始。
会员经济,这是一种新的消费者关系模式,正在产生强粘性,形成流量聚集。举个明显的例子,买了阿里会员,对京东的流量就是一种挑战。买了美团会员,对饿了么就是挑战。买了爱奇艺会员,对腾讯、优酷就是挑战。实际上会员制不仅仅是提升业绩或者高阶服务的方式,更是一种“竞争护城墙”。
Costco大陆首店的“会员经济”

Costco,堪称“会员经济”的先行者。创立于1983年,它们的核心做的是极致性价比,长期维持着7%以下的超低毛利率。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共拥有7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超过1100亿美元,会员数在9000万左右。
2019财年,Costco实现营收1527亿美元,其中商品销售营收为1493.5亿美元,会员费33.5亿美元;归属于Costco的净利润为36.6亿美元。这么一看,其就是赚了会员费。

2019年8月27日上午,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中国大陆首店在上海闵行区正式开业,开业短短3天之内,卖出超过10万张会员卡。不到2个月,Costco已在中国吸纳了20万注册会员,这一数值高于Costco全球的平均水平。
由于商品价格低廉,以及199元/年的全球最低会员费,到店消费者众多,一些商品甚至遭遇疯狂抢购,包括一些奢侈品都不例外,排队结账需耗两小时左右,而卖场外,停车需等待三小时以上,火爆到下午一度暂停营业。

Costco会员经济核心是消费者只有先缴费成为会员,才能进入门店进行消费,并且会员费不可用于购买商品,是纯粹为了获取购买资格、享受服务而付出的成本,短期内如果购买不到较高金额的商品,甚至有“亏本”风险,Costco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于会员费收入。
会员制模式是Costco的商业基础
COVID-19大流行突出了拥有Costco会员资格的重要性。每年花费60美元,消费者就可以诱人价格在Costco购买数千种产品。
区别于传统零售商靠赚差价为主的盈利模式,会员费收入以及会员周边消费(主要是信用卡等)是Costco利润的主要来源。

在2019财年,公司71%的营业利润完全来自会员费,其余29%来自商品销售。在2019年的商品销售额(不包括会员费)为1,490亿美元的情况下,公司在扣除各种开支后,营业利润率不到1%。
疫情几乎未影响会员增长
“The Motley Fool”近日报导,Costco的这一经营策略,使其在过去几个月COVID-19危机席卷全球的时期,会员费收入也没有放缓迹象。截至2020年5月10日的季度,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长5%,与2020财年前两个季度的6%增长基本保持一致。

Costco会员制模式的成功显而易见。支付了60美元产生的心理影响,促使消费者更加频繁在仓库俱乐部连锁店购物,以期收回年费。
还有就是山姆会员店。虽然在发展速度上比较慢,但是走的异常的稳。从模式本身上来看,也差不多。就是付费会员才有购买资格,不同的是山姆针对的人群要更高端些。

特别在中国,山姆已经服务超过200万名中国会员。山姆会员店进入我国已经有23年,计划到2020年年底把店开到40家的规划。目前山姆在国内形成电商+实体门店,加上“一小时极速达”模式。也算是有自己的特色。
京东、苏宁、阿里等电商巨头都在抢滩“会员经济”

2015年10月,京东推出PLUS会员;2016年底,唯品会推出超级VIP;2017年11月,网易考拉推出黑卡会员;2017年12月,苏宁易购推出SUPER会员;2018年初,网易严选推出超级会员;2018年8月,阿里淘宝推出的88超级会员。当然,线下渠道商也有很多会员制,比如银泰、永辉、物美等。
京东PLUS会员
2016年初,京东率先推出国内电商领域第一个电商付费会员体系——京东PLUS会员;2018年京东PLUS的会员数突破千万。目前京东Plus会员已经超1500万,会籍费超2亿。
今年,京东再度加码,于1月初推出“JDP计划”,并表示,2020年集团将投入100亿专项资源用以支持该计划,并将与200家品牌达成合作。
根据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的透露,京东计划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将“1号店”转型为,针对高线市场的中高端人群推出精选商品的付费会员服务。
苏宁Super会员
苏宁从2017年底推出Super会员以来,到今年618,其又正式上线Super会员店。
Super会员店,整合苏宁超市、苏宁国际、苏宁金融、PP视频、PP体育优势资源。也是以生态为主。通过苏宁易购APP首页进入Super会员店,可以看到,商品标价上,同时展示易购价与Super会员专享价,通过价格对比,直观体现会员权益。店内选品以快消品类为主,涵盖生鲜、米面粮油、纸品、休闲零食、冲调乳饮、酒类、个人护理、母婴、滋补保健、宠物用品等产品。上千款商品,天天平价,极具吸引力。
阿里:88超级会员
2015年-2016年天猫和淘宝开始采用「淘气值」作为衡量用户价值的标准,与以往简单直观的购物、评价行为累计一定积分升级不同,淘气值采用的是系统动态评分,背后有一套较为复杂的算法在支持,基于「购买力」、「互动指数」和「购物信誉」等多项内容得出分数,整个过程经历了多次迭代,算法和交互层面也进行了多次修订,算是为之后产出「88VIP」打下了基础。
2018年8月,阿里淘宝推出的88超级会员。整合了淘宝天猫,饿了么、淘票票,虾米和优酷会员等众多阿里生态旗下的会员权益。淘气值1000分是会员等级划分的硬指标, “88VIP”打通了阿里经济体内部生态,将会员模式从“功能会员”独创推新到“生态会员”这个重要的里程碑。
有数据显示,一年内,88VIP为会员省下数十亿元,而88VIP会员在淘宝、天猫等平台的年均消费达到了10万。从去年8月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在阿里生态内,一年为每位消费者平均节省1230元。

目前,88VIP合作品牌已升级至400家,除了优酷、饿了么、淘票票、虾米、飞猪等多个阿里动物园小伙伴,还包括年轻用户喜爱的时尚品牌GUESS、Beats等。此外,阿里巴巴旗下还有新业务将纳入88VIP权益范畴。
阿里生态拥有庞大的会员群体和包含了吃喝玩乐出行的业务线,各个貌似不相关的业务,可以通过88VIP,串联共享优质的用户群体,建立竞争壁垒,提高沉默成本,当各个业务运转起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会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这就是“飞轮效应”,也是亚马逊推PRIME会员的业务判断起点。

“会员经济”未来走向
1、新零售+会员制加速,或许会形成千人千面的会员体系。
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后,是人货场的关系全面重组。这样会员制不仅是对不同渠道的全面统一渗透,还需要对货、对人进行标签化。比如一个爱好旅游、喜欢看网剧的男性青年,可能在会员架构中,对酒旅、线上视频、数码享受比例放重,而对服装、餐饮等领域弱化。
2、打破边界,会员制将品牌商和平台商绑的更深。

以往品牌商之间与平台商更多是以流量为核心的纽带牵连,这种关系还是相对较弱。但通过会员制可以实现更深度的捆绑。比如阿里、京东等与品牌商的合作越来越多,但就目前数量来说,还是非常少。未来要强化不同品类之间的串联效应,如化妆品+服装+日用等。
3、围绕全生活轨迹,打造会员生活圈。
大多数会员制是垂直化来做,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围绕生活轨迹画圆圈的会员制。比如线上轨迹+线下生活3公里生活圈的会员制打通。线上轨迹相对好捕捉,但要整合线下3公里生活圈形成会员服务将会是绝对竞争力。比如联合附近的餐馆、健身房、美发店等一卡通用。
对于会员经济,这个新兴的消费关系模式,才刚刚爆发出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