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90后人口数据背后,巨大的消费力正“蠢蠢欲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0后人口数量高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1%。研究90后消费特征发现,他们去商场更多是出于消遣、休闲、社交等需求,即所谓的目的性消费。同时,他们在运动健身的消费量明显提升,且消费目的性很强。
近年来,运动健身的消费量明显提升,许多购物中心对运动业态的布局越来越重视,并且越来越多元化和娱乐化。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体育运动+商业,将成为效益实现与延展增值的最有效、最直接端口。
这给购物中心的变革提供了方向。
购物中心的变革必须以消费需求为核心。近几年来,购物中心对运动业态的布局越来越重视,眼光也不再纯粹停留在滑冰场和健身馆上。越来越多元化、娱乐化的运动业态如马术、射箭、真枪射击、卡丁车、悬漂等,正在被购物中心大量吸纳。
为了进一步将“生活方式”贯彻到位,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户外运动这一对面积和环境条件挑剔的业态,终于打破了自己边界,开始陆续进驻购物中心。
一、户外运动入驻购物中心的新态势
一般来说,入驻购物中心的户外运动都是较为成熟的运动项目和类别,过于冷门小众化的项目购物中心一般不会考虑。这些户外运动自身的运营和大众的接受程度为其在购物中心内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推陈出新是必然的趋势。
户外运动室内化改造是目前最明显的购物中心运动业态趋势,我们认为以下项目,在未来的市场中十分值得关注。
1、马术
马术是一项高端运动,提起它,都会把它跟优雅帅气的贵族气息联系起来。近年来,中国各地的购物中心内陆陆续续出现马术机构。仅2018年一年就开出了60多家。譬如上海,相继出现馥骊马术,杰的牧场,骑剑殿,传骑马术学院等机构进驻购物中心。
相比郊区马场,购物中心里的场地面积当然没那么广阔,但许多机构都在进驻过程中开发出因地制宜的产品,并且探索出独特的经营之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室内滑雪
购物中心内的滑雪项目大都以培训的形式为主,场地形式也大都采用滑雪机,通过尼龙束魔毯模拟出雪地效果来进行相关训练。其更加安全,方便和高效的培训是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主要原因,受众也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
雪乐山、雪酷城市滑雪空间、VanKoo滑雪工厂滑雪场、snow 51和Supsnow等机构相继入驻购物中心,基本形成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室内滑雪的趣味性十足,且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观赏性,即便是不参与运动的人也很愿意停下来观看。
3、室内高尔夫
此高尔夫非彼高尔夫。这是根据真实高尔夫球场蓝图和实际拍摄,经过3D制作,通过投影机投影展现在球手面前,选手可使用真球杆和真球。传感器对球手击出的球的飞行数据、挥杆的杆头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时时将所击出球的实际飞行轨迹在投影幕布上。
感谢科技的发展,同样是仿真运动,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在购物中心内布局。这也显示出在高节奏的生活场景中,一些时间成本较高的运动项目通过科技手段出现在城市中心,将成为一种充满商机的发展道路。
4、室内攀岩
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极限运动更富有超越身心极限的自我挑战性、观赏刺激性、高科技渗透性和商业运作性。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生活空间缩小......现实的环境令人应接不暇,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使人的感观阈值也不断提高。极限运动成为新的追捧方向。
攀岩就目前来看,是在极限运动中最受欢迎的几项运动之一。购物中心的楼顶是最为理想的场所,而对于入门级别的训练和体验,购物中心的外墙层高也可以满足。新鲜感依旧是目前吸引消费者的最大动力。
5、卡丁车
中国缺少赛车文化,在大众印象里,卡丁车属于成年人的游戏,很多人认为它专业度太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赛车场多数是在室外,偏离城市中心,所以普及度一直不高。
好的项目不该被沉沦,面对庞大的市场,卡丁车运营商做了一个重新的定位。第一,重新规划场地,离开郊区,进驻大型购物中心;第二,调整受众人群,开辟儿童场地,以2-12岁的儿童为主;第三,转变传统观念,从专业、竞技转向以娱乐为主。
在大力提倡利用“第五立面”楼顶的近几年,卡丁车俱乐部开始在购物中心的楼顶或其他开阔之地安营扎寨,在产品线上,不仅将原有产品升级,也增加设置了动力卡丁车、脚踏卡丁车、儿童沙滩等产品线。家长在陪伴小孩的同时,自己也有了独立的娱乐时间。同时脚踏卡丁车竞赛的机制增加家庭消费者反复体验的欲望,延长了消费时间。
二、户外运动分布楼层特点
通过对户外运动门店所在楼层的研究分析,大部分门店集中于购物中心的较高楼层。这种分布基本取决于购物中心对于品牌的整体规划。休闲娱乐和亲子类别的品牌一方面需要场地较大,且对工程层高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坪效不高,承租能力也比较有限。
但在购物中心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也有一些运动品牌会根据商场及自身品牌特点和需求,出现在其他楼层,主要有地下楼层,一层和顶层三种特殊形态。
1、地下楼层
地下楼层的租金普遍较低,一些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户外运动一般会考虑这一优势,比如自行车环道,格斗台等。或者对于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既可以在地理位置和定位相对优越的购物中心开设门店,又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成本控制。
2、一层
在购物中心一层设立门店,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丰富的客流量。如果品牌具备一定的溢价能力,偏高的租金也不会过于限制其运营和发展。而有一些位于一层的门店拥有独立的进出通道,这在获客方面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既享受购物中心带来的客流量,又拥有面向外部的独立门脸,可以更加独立高效的进行运营和营销。
3、 顶层室外场地
顶层室外场地对于其他业态一般是无法利用的。而很多本来属于室外的运动项目,则恰恰可以将此作为有利因素加以利用。比如楼顶马术场馆,足球场地,卡丁车,攀岩等项目。都可以借此与购物中心进行融合,相得益彰。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运动场馆设在了顶层,或者楼顶,需要做好动线指引和安全保障措施。
创新,是购物中心发展过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这不仅体现在业态上,场景体验也是革新的一大方向。就目前购物中心在体育运动业态的布局情况来看,运动馆场景已不是以单一形态呈现,健身只是“标配”,而更多是承担了演艺、娱乐、展览、教育、旅游等多种功能。随着世界杯、奥运会、马拉松等各类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关注,给购物中心的业态选择起到提示作用。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