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历经千年,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百年老字号企业。然而近代以来,在现代医学等因素冲击下,这些老字号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据商务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约拥有1.6万家中华老字号;到90年代只有1600余家;而目前仅剩下1130家,其中中医药行业有90多家。行业经历着持续下滑的阵痛。
转机出现在2015年。2015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相继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近20个国家级政策,把发展中医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时行业迎来第二曲线发展良机。
同仁堂的大健康战略
大健康产业可分为以产品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和以服务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两大类,二者均偏重于预防、保健。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即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各大老字号企业都围绕自身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大健康战略。
北京同仁堂作为开拓国际化市场最早的老字号企业之一,于2004年在香港成立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国药”)。同仁堂国药主要经营中国香港和海外市场的中药产品生产、零售及批发业务,于2006年在香港自建了一个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产研发基地,各类设备仪器100余台,具备5个剂型的生产能力,所有生产设施均获GMP认证。该公司2013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于2018年转主板上市。
迄今,同仁堂国药的业务已经遍布五大洲,在中国以外2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各种零售终端约140家。
同仁堂推出新零售IP“知嘛健康”
不久前,351岁的同仁堂赶上“国潮”这趟列车,推出新品牌“知嘛健康”,陆续在北京开出零号店、壹号店,希望通过集健康饮食、医馆、体检、社交文娱于一体的复合概念店,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提升品牌形象。
北京同仁堂成立于1669年,经过350年的积淀,目前已发展为集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健康服务集团,旗下拥有6个二级集团公司。同仁堂健康就是大健康板块的支柱之一。
2019年初,同仁堂健康推出全新IP“知嘛健康”,继续完善大健康产业布局。知嘛健康以线下大兴生产基地的“零号店”为依托,逐渐从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到“以服务为导向”的战略转型。
“知嘛健康”提出的5个创新
新服务:提升客单价
新客群:提升渠道和用户的适配性
新物种:提升复购率
新技术:提升交易转化率
新模式:24H服务
“知嘛健康”零号店位于大兴基地一栋独栋建筑内,面积近5000㎡,采取开放方式与顾客进行全面深入交流。镶嵌在天花板上的中药材、艺术与养生兼备的餐台、复古的中草药柜匣……在外观上,知嘛健康将传统中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并与店中的特色养生食品、药品等相辉映。
象食养医大健康布局
对于西医的“被动治疗”,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治未病已成为主流趋势。知嘛健康从“象食养医”四个维度,向解决国民被动医疗+主动健康管理的大健康集团发展。
零号店满足用户象食养医四个方面的需求
象:基于大数据的检测中心
1. 整合检测
2. 化验室
3. TED专区
4. 常规检测
5. 中医检测
6. 生活体验场景
食:基于24节气的食疗解决方法
1. 古膳厨房
2. 茶饮坊
3. 烘焙区
4. 咖啡区
5. 红酒坊
6. TRT产品区
养:定制化的亚健康解决方案
1.12大亚健康解决方案
2. 睡眠调理
3. 小儿推拿
4. 经络调理
5. 脊柱专科
6. 疼痛专科
医:针对慢病的精准治疗服务
1. 中医调剂台
2. 无人售药机
3. 煎药室
4. 中医诊室
5. 九大体质解决方案
6. 新视觉药房
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同仁堂健康的战略,其更像是一个优势资源整合方。往上,它整合母公司同仁堂的品牌优势;并依赖自身的国家级CNAS实验室的研发优势,在全球建立了十个生产基地,链接494家供应商;往下,同仁堂健康通过数字化运营,对300万会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医生端与互联网医院、医生集团合作,积累丰富的诊疗资源。
商业模式复制
知嘛健康的大健康步伐已实现从0到1,而从1到N的过程,将会走平台化路线。即知嘛健康担任上游平台整合商,引入“城市合伙人”的模式,逐步形成“总部—区域市场—门店”三级运营管理体系,通过直营、合伙加盟、财务投资等方式快速布局全国。
“零号店”类似于一个“样板房”,在分店的复制过程中不是简单的copy,从城市旗舰店到商场店,再到写字楼店、社区店,针对不同的定位和用户群,推出不同的服务组合。
传统大健康产业正在“被颠覆”
从作为传统药店的同仁堂,到与摩提工坊强强联合推出茶饮品牌“彦悦山”,再到提供健康方面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知嘛健康……
这不仅仅是同仁堂店型的改变和业态的扩展,更是一种品牌态度以及所传播理念的一种转变。而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中药行业给予人一种古旧、乏味标签,取而代之是用一种更时髦、更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呈现于人前。
老字号药企利用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高调进入保健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期望实现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当中,有人赚的盆满钵满,也有人出售资产黯然离场。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7医药工业百强榜》,中药老字号企业大规模进入消费品市场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最爱进入的领域是口腔护理、饮用品、日化类、保健食品、母婴女性用品等;投放渠道覆盖大商超KA、零售卖场、电商等,药店渠道也非常受重视。
从品类来看,牙膏是老字号跨界的第一个主打品类,云南白药、广药集团、片仔癀等在很早就开始在牙膏这一品类布局。第二个重点角逐的品类为饮用品,包括矿泉水、凉茶、类功能性饮料等。此领域最具辨识度的自然要数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彼时王老吉商标纠纷案闹得沸沸扬扬,也带火了凉茶这一品类。
自此,药企进入饮用品领域蔚然成风,包括同仁堂、江中集团、修正、太极等多家药企都有布局。
当然,近两年药企跨界最爱涉足的领域当属日化、化妆品类,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广药集团、同仁堂、片仔癀等企业均开发了个人洗护、祛痘、面膜等产品。
云南白药牙膏可以说是消费化产品里最成功的的案例之一。目前云南白药牙膏整体市占率约18%,在国内市场占据第二位,仅次于黑人牙膏的21%。中草药概念牙膏在我国牙膏市场占比约21%,仅次于美白概念的28%,消费者对中草药概念牙膏的认可度较高。
总结:
国内大健康行业早已不只是喝喝中药、吃吃药补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成为中国市场消费的主流,涉及的范畴也更加广泛和多元。
尤其是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消费者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健康的关注度,可以用”史无前例“去形容。涉及健康习惯养成的服务、促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概念,也被纳入健康生活追求的“大健康”范畴。
不过,健康不是单纯地与“免疫力”、“不生病”挂钩。消费者被“隔离在家”的数月时间里,压抑、郁闷、惆怅等情绪的积淀很严重。这就需要与大健康相关的品牌及时地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健康,并以独特的切入点,跟疫情防控结合,与消费者建立连接。
因此,在大健康领域,品牌能否有创新求变的思维,打造私域流量管理能力,这都是企业在品牌建设上成功的基础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