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上海34个标杆购物中心调改品牌业态占比。
其中时尚零售业态位居榜首,共159个,占整体约50%,其次为餐饮业态,共103个,占整体约32%,其它类业态,共19个,占整体约6%。
从上海最繁华的十几个商圈的34家商场在2020上半年的新进和升级品牌数据中,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品牌调改的趋势和规律,提供商场运营的新趋势和参考。
一、时尚零售业占半壁江山
9类时尚零售业态中,占比最大的为美妆个护类,共调改品牌37家,占约23%。其中,美妆最突出,包括美妆、护肤、香氛等。值得关注的是,美发护发、美肤塑形、整形护理等美业品类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美即正义,消费升级时代,颜值经济俨然成为购物中心的第一生产力。
女性消费市场明显的变化是从“崇拜名牌”到“彰显自己”、悦己消费成为主流。本轮调改中,女装在时尚零售业态中居第二位,占约17%,女装调改品牌以时尚轻奢的设计师品牌为主流,彰显品位、自信、个性的女性气质。
精品饰品在时尚零售业态中居第三位,占约11%。服饰品作为现代形象搭配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时尚界已掀起狂热的浪潮。它不仅表现着着装者内在的个性,还传达着着装者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及心声。在现代人们崇尚自然、追求时尚、向往个性意志、注重精神感受和趣味性体现的时代大环境下,兼富有文化内涵的服饰品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推崇和消费者的喜爱。基于此,上海万象城引入意大利首饰品牌NOMINATION中国首店。
眼镜作为精品饰品中的经典时尚单品,门店越来越多进驻购物中心。
二、餐饮调改轻重并举,咖啡和异域风情品牌扩张明显
因为高频、体验性及服务特质,购物中心近年来越来越重视餐饮品类的招商。
轻餐饮:因品牌形象佳、承租能力强、产品更新迭代快的特点,是购物中心品牌调整的重点。从统计数据看,103个餐饮商家中,轻餐饮共35个,占34%,其中,国内外咖啡品牌门店高达11家,其中上海新天地南里引入Café Kitsuné中国首店,引发业内打卡热潮。
重餐饮:虽承租能力较弱,但承租面积大,"留客"效应强,依旧是各大购物中心强化体验、吸引消费者停留的首选业态之一。从统计数据看,103个餐饮商家中,重餐类共68个,占比高达66%,由于餐饮产品的非标准化特点,整体上看,餐饮商家的调改仍延续百花齐放的品牌格局,并没有出现头部品牌一家或几家独大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料理、新加坡、韩国料理、泰餐、甚至土耳其墨西哥等异域风情餐饮品牌开店数量增多,有10多家。如墨西哥快餐厅TACO BELL进驻大宁国际商业广场,野餐·泰式创意餐厅The picnic上海首店亮相K11。
三、街边店登大雅之堂,宠物主题、零售专门店增长迅速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汽车展厅、宠物主题门店、亲子互动体验门店、零食专门店、跑步机按摩椅专卖店等原本开在街边的其它类业态门店开始登堂入室,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内部,特别是宠物主题店铺,宠物是治愈人心的良药,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都市人身心承压,研究表明,宠物的陪伴能缓释心理压力,给予主人家的仪式感和规律的生活方式,因此,宠物经济增量明显。
四、结语
经济逐渐恢复,品牌开店计划正常化,下半年将迎购物中心开业潮,势必会带来更多首店品牌和特色门店,这购物中心和零售行业创新机遇的最好展示,我们拭目以待。
总之,购物中心品牌调改是一项持久复杂的工作,伴随存量商业运营的终身,首店、主题门店、各类概念店是购物中心应对品牌严重同质化的利器和差异化突围工具,购物中心在调改运营时需结合自身项目定位、区域位置、目标消费群、品牌调性和持续创新性综合考量,做到知己知彼,无往不利。
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