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年轻化,90后乃至00后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成为中坚消费力量,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2. IP化,现在很多IP都是自带流量,所以很多企业把IP与产品结合,去更好地完成产品的升级,以及目标用户、年轻用户的沟通。
3. 地域下沉,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量正在崛起。
4. 文化觉醒,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引发了“国潮”的兴起,很多跟传统文化有关的产品,都变的越来越好卖。

90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主流消费的重要决策者,他们特别喜欢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去了解商品的信息,而且他们也很容易被广告内容影响。
95后越来越容易被内容电商种草,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的年轻人特别多,而且购买力也非常大,这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愿意去用内容决策自己的购买。所以,在过去一年中,市场上有大部分创新产品都被95后买走了。同时,这也是很多众筹平台或者新产品上线会有很多年轻人支持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营销正在经历一场真正的变革,大量的企业都在尽一切努力跟上它的步伐。将旧营销与新营销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旧营销都是关于大众、关于消费者的营销。

然而,以Z世代95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力量的崛起,整体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更核心的一点变化在于TA们对品牌的诉求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层面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TA们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诉求,就像粉丝对待偶像一样。
没有粉丝的品牌终将会消亡。企业不能只卖货,还要关注培养自己的粉丝,这一块雀巢就做得很好,雀巢把培养的很多粉丝嫁接到了孕妇群体上,因为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喝雀巢的奶粉,所以很可能会给自己的宝宝喝雀巢宝宝的奶粉。
大企业一般都在做前置的粉丝储备,比如做儿童教育机构,如果你做的是6到12岁的儿童教育机构,那么你一定会去培养幼儿园升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家长作为粉丝,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培养自己的粉丝,企业未来的发展才会有保障。

此外,你会发现人们越来越喜欢购买有人推荐的产品,而且品牌正在走向年轻化和社交风格化。
中国很多百年品牌、几十年的品牌正在慢慢淡出95后、00后的世界,虽然他们的产品做的非常好,但他们可能不太懂新媒体营销,所以在宣传上、产品研发上,并没有抓住新一波流量的资源。这一点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无论是传统国货的网红化,还是如今喜茶、钟薛高等新晋网红品牌的崛起,我们都能窥见,一个全新的粉丝品牌时代正在来临。

营销革命3.0时代,消费者正在转变为粉丝。企业品牌已经变成粉丝所有,品牌的使命已经成为粉丝的使命。企业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努力让自己的营销行为符合品牌的使命。
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变化是产品的营销理念。在过去,购买商品的都是消费者,交易完成,购买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品牌不希望再和消费者发生联系,因为那意味着产品出问题了。
而互联网时代,买产品的变成了粉丝,交易完成只是开始,品牌希望粉丝不断关注自己,不断成为自己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使用者。

苹果的粉丝叫“果粉”、小米的粉丝叫“米粉”、华为也有“花粉”......还有诸如钟薛高、江小白、喜茶等等网红品牌,它们所打造的新型商业逻辑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品牌与消费者的范畴。
江小白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论喝二锅头,江小白比不上红星二锅头,论口感,江小白远不及茅台,那么为什么它在年轻人中能有非常大的市场呢?这是因为江小白的品牌已经不在是酒,它的品牌已经是一种年轻的性格和一种调性,它给年轻用户的感觉就像一个好朋友、好哥们儿陪在你身边,放大了你喝酒的情怀。
喜茶
喜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女孩子买完喜茶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去喝,而是去拍照,拍完照之后才会去品尝。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喜茶不仅仅是一款奶茶,或者不仅仅是一个茶饮的标签,它更像是经常陪你的一个闺蜜。这也喜茶的魅力所在。

现在很多饮品包括很多网红产品都在学习喜茶这种社交媒体的宣传风格,这对女孩子有强烈的冲击力,因为女孩子和闺蜜在一起最喜欢的就是晒美的事物,所以说针对女性用户的产品,无论是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研发,还是产品的宣传,一定要有一个“美”的通道与用户接触。
从一开始,在他们眼中,消费者就已经升级为粉丝。尤其是小米,前期通过“参与感”可谓是将消费者升级成粉丝的典型品牌。
品牌粉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的品牌有多少粉丝,证明了你的品牌被多少人喜欢,也代表了你的品牌是否更具生命力。
忠实消费者可能会欺骗你,让你觉得他是你的粉丝,但其实并不是,例如他购买你的产品,可能是因为便宜,也可能是因为离家近,或者促销等等,因此,你看到的忠实消费者并不可信。

实际上,当一个品牌的使命深深植入消费者的心智、心灵和精神之后,它就变成了粉丝所有的品牌。
就像可口可乐早就超越了饮料这样一个概念,它已经成为一种美国式快乐的象征;宜家代表的是一种时髦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等等,它们完成了消费者品牌向粉丝品牌的转变,而这恰恰是所有品牌都渴望的。
不说人话的品牌是没有未来的。不谈感情的品牌就是耍流氓,没有温度的品牌就是性冷淡。
如今,大家对品牌的信任已经呈现下滑状态,开始转向对人格化品牌的追逐,人们对人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了物品的兴趣,我们真正进入了“人格化”品牌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是基于人格魅力带来的信任与爱,是品牌的去组织化和人格化。这就是品牌人格化。
近几年来屡屡被大家提起的杜蕾斯文案、江小白文案,包括近年流行的态度文案、走心文案,以其富有温度、人情的“人格”触动广大消费者,被大家所关注、所讨论、所传播。这就是品牌人格化的魅力。
如今品牌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人格认同。得到了大众消费者人格认同的品牌,在吸引用户——成为粉丝——社交传播——形成流量——变现转化的路上狂奔而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粉丝成为品牌链路中的关键一环。当品牌人格化成为如今社交媒体时代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那粉丝品牌就成为了当中的底层逻辑。
如今的消费者出现了大规模的圈层化。所有消费者都因为收入、年龄、区域和审美不同而被切割在不同的分配中。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因年龄差、成长背景和消费力的不同等,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兴趣偏好和圈层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分级现象。
品牌越来越难以面对新的消费者需求,因为大家越来越碎片化了,每一个诉求都不太一样,所以品牌很难通过一种单一的品牌和传播去打动消费者。

因此,品牌不得不从全民营销走向圈层营销。以全人群展开,从大众到分众,逐渐细分为年轻人、家庭、女性、各兴趣圈层等,使核心价值主张反复沉淀,对消费者的洞察颗粒度愈发精细,画像越发清晰,也越来越聚焦。
品牌必须拥抱各自圈层的数据颗粒,打造属于品牌自己的圈层阵地,使品牌圈层成为一个互动型的影响力平台,聚拢一群认可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的人群,通过口碑传播影响更多的消费者。
精细化的消费者运作,使得粉丝品牌的成型顺理成章。因为只有将消费者变成粉丝,才能引发TA们的主动关注,占用TA们的时间。
在未来消费者的时间价值越来越稀缺的趋势下,品牌只有占领消费者的时间价值,才能把握住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产品品类和产品服务的方向上覆盖消费者的时间价值。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消费者成为品牌粉丝的基础之上。
如今,消费者关系的变革已迫在眉睫。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当消费者已经成长为全新的消费者,那品牌也应当成长为全新的品牌。

当如今的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将单纯的买卖关系发展成为复杂的情感链接,那单纯的消费意义已无法承载彼此的关系,消费者品牌将必然转化为粉丝品牌。
当消费者成为粉丝,当消费者品牌成为粉丝品牌。一段新型关系的建立最大的意义在于品牌思考的深入,无论是消费者/粉丝,还是品牌,TA们之间价值链接的迭代升级,无论对营销、产品、品牌层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