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摊经济 ” 这词在不经意间被顶上了微博热搜。开放摆摊的消息一出,小贩群体瞬间就出了圈,复苏的 “ 路边摊 ” 文化重新夺回非机动车道扛把子的光荣称号,卷土重来。
摊贩的排面在一夜之间被拉满,甚至还出现城管给摊贩打电话,督促返工的奇妙场景。
就连摊贩们的战斗载具、秋名山的不败神话五菱神车,都出现了股票翻倍的情况,收盘暴涨 70% 多,相当可怕。
面对地摊经济对街道空间的重塑,城市不应在物质品质与场景活力之间做单选题,街道空间也不应仅是对物质空间的美学衡量,更应关注街道承载活动背后的场景之美,关注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之外的人情味、烟火气。
街道(street)不等同于道路(road)。道路是到达某个目的地的途径,着重点在两地之间的运动,强调其通行能力。街道也具备道路的许多功能特性,除了道路的交通功能之外,街道不仅表现在它的物理形态,表示两地点或区域之间是否有关系,表示人的动线和物的活动量,而且普遍被看作是人们交往和娱乐的公共场所。
关于街道空间的界定方法,有两种普遍的概念:第一种是从原有的整块材料中切割出来,街道空间以沿街立面为界;第二种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场所,建筑作为独立的三维物体置于其中,而街道和其他空间则在建筑和景物之间流动。
过去地摊经济发展与传统主流的街道美学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地摊对于城市街道的活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摊经济与街道空间之间并非绝然对立,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好“地摊美学”,不仅需要考虑传统街道空间的评价标准,同时更应发展好地摊经济独特的美,包括业态之美、场景之美、信用之美、人情之美等。
设计如何应对“摆摊经济”?
想像一下,如果无人驾驶咖啡店,酒吧,健身房,电影房等在城市街道中灵活的部署。这样,地摊经济的想象力就不再仅仅局限于零售,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灵活的地摊经济将会诞生。
比如在街边召唤一个无人驾驶健身房来撸铁
或是一个移动电影院
一个移动咖啡店
夸张的讲,地摊经济浪潮下,城市空间将会得到重塑。
有人说今天的“摆摊经济”就是昨天的万众创新,那么问题来了,万众创新我们可以供给不同的办公产品,摆摊经济下设计师要如何应对?
如果能赋予街区舒适、浪漫等特性,并通过合理规划,激发街道活力,让摆摊成为街道生活的日常,让街道融入城市居民生活,更容易获得美好的生活体验。那么如何把街道打造成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让摆摊更有逼格?下文经典设计案例,或许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Sant Antoni的超级街区
巴塞罗那扩展区形式混合且高度密集,以其统一,规则且覆盖广泛的网格状布局而闻名。区域内现有的公共空间亟需调整并重建,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现状。严峻的气候问题,污染问题及绿色空间和社交空间缺失等城市问题推动了拓展区的创新性转型,使城市的新框架着眼于人性化城市,舒适性城市及健康城市的标准。
超级街区计划目标宏大,通过将街区合并为更大的城市单元来重新定义城市秩序。Sant Antoni是超级街区计划中的一处示范区,它很好地展现了社区中的超级街区模型是如何逐步在灵活的城市环境中自适应地发展的。
这项城市策略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市民的参与,使逐步扩展新的超级街区景观成为可能。曾经的城市高速公路,成为了充满生命及绿色的健康型街道;曾经的交通路口,成为舒适的广场。汽车的噪声被孩子们玩闹的欢声笑语、邻里间轻松的交谈和老人愉悦的游戏声取而代之……
城市化中的新景观需要具备可逆性,自适应性和可循环性。基于此,设计团队在此次项目中构建了适应性城市家具,图形化指示系统(图案,标识,交流工具等),并研究了相应的布局策略。
项目中的图案,标识及彩色铺装被设计成可拓展的网格,成为场地的基础元素。网格同时也为项目中的图形变化及城市家具元素的排布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新的图块可沿着网格,为道路重新划分空间。
城市家具是依照图案网格设计而成,易于组合,相互叠加即可形成灵活的结构。这些装置中所使用的生态材料及其组合方式,对于整合及扩展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结构至关重要。
香港市中心的街道”公园”设计
Walk DVRC是一项将香港市中心1公里长的德辅道变成公园的人行道改造计划,因为这里到处都是银行、办公楼和商店,导致人行道过于拥挤,无法形成一个可持续的、适宜步行的市中心空间。
该项目提出将部分区域作为行人专用区,这样零售企业仍然可以在非高峰时间送货出售,而在人流高峰期,上班族和居民也可以享受着作为公园和人行道一部分的宽阔道路,且整个道路仍然可保持有轨电车的通行。Walk DVRC将在以高架人行道和自动扶梯而闻名的香港,成为连接多条人行道、公共空间和购物中心的主要通道。
为了体现当地中西结合的历史风貌,Walk DVRC将在路上举办展览、学习班和现场表演,将设计和景观作为背景,使这些艺术项目具有包容性和同步性。
虽然当地充满了新旧交融的环境,但食物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且最相关的文化。设计团队以香港饮食文化为灵感,设计了街道篮筐和移动座椅。它不仅反映了香港作为美食之都的地位,其现代风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可持续的价值观。
这些构筑在白天是休息区、种植区、手机充电区和遮阳区,晚上,它又是一个标志性的公共空间,照亮安静的商业区,反映了香港霓虹灯文化。为了使构筑物更具流动性和灵活性,设计团队使用了汽车电池来为座位底部的LED和车轮提供动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