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跨界,早已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话题。但这一次要跨界的不再是奢侈品牌,而是科技界巨头——苹果公司。
据悉,苹果公司将于得州奥斯汀市新总部建设酒店,占地7.5万平方英尺,楼高六层,内含192个房间,计划2022年启用。这也是苹果公司旗下的首家酒店。
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纷纷想起了那个被乔布斯称为“像一座降落在地表的宇宙飞船”的Apple Park。它由乔布斯亲自参与设计和推进。占地面积280万平方英尺(约合26万平方米),耗时8年,总花费达50亿美元(约合330亿人民币)。
苹果新总部在2018年12月提交的原始计划里,并没有包括酒店,更新后的计划于4月底获得批准,却添加了酒店,目前还没有酒店品牌的信息。尽管苹果作为科技巨头,并未涉及过酒店领域,如此突然地加上了酒店项目,让人心里充满大大的问号:“苹果真的能跨界做好酒店吗?”
其实,品牌跨界做酒店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同样是科技巨头阿里早几年就已经开了菲住布渴酒店,一方面解决自身会议与商旅需求,另外一方面交给旗下部门达摩院,测试与开发人工智能,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除科技公司外,还有很多相关或关系并不密切的行业,也投身与此。如MUJI在深圳开设全球首家酒店,还在酒店内设置卖场。酒店内旗舰店卖场面积巨大,不仅有旅行必需品,大型家具、收纳用品、食品、服饰和化妆品等日常家居用品也一应俱全,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完整MUJI生态圈。
从这些品牌的动作可以看出,品牌不应该是一个高冷的存在,而需要走进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品牌形象。酒店在这一需求下,能够使品牌的内容与亮点最大化,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于是,跨界酒店自然而然成为不少大品牌跨界的首选。
跨界做酒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想要在酒店市场中分一杯羹并不是那么容易。
不少品牌只做到了跨界,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酒店行业,一开始因为新鲜感可能会有很大的关注度,短期内吸引流量、保证入住率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体验方面不能达到消费者预期,则会对品牌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话很可能成为被消费者炮轰、吐槽的对象。
OYO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OYO在单体酒店领域极速扩张,但依然逃脱不了撤退危机——全球裁员、组织调整、砍掉部分业务……OYO的团队中,鲜少有酒店出身的负责人,对酒店的经营并无经验,这无疑给发展道路埋了雷,哪怕是前段时间新上任的中国区CEO,也没有酒店行业相关的经验。因此,社会各界对苹果的怀疑并不无道理。
尽管苹果宣称建设的酒店是给自家员工当“宿舍”,但大家对这套说辞都持怀疑态度,并不相信苹果的目的会如此单纯。
除一些质疑外,也有许多从业者十分看好此次苹果的跨界行为。对他们来说,跨界酒店的出现,能够帮助酒店人拓宽思维,打破酒店千篇一律的模式,做出更多不一样的新产品。
而真相究竟如何,就等到2022年再揭晓吧。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