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sdl
Sreach
banner
INSIGHT

鹰眼

资讯分类
/
/
不知道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的国际品牌都黯然离场了

不知道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的国际品牌都黯然离场了

中国正值快速发展时期,消费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也处于直线增长状态,因此吸引众多国际品牌开拓中国市场。他们都明白,要是能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就抓住了新的机会。但是几十年更迭变迁,市场开始出现另一番景象。

 

 

近年来,有不少国际快时尚品牌接连退出中国市场,而2020年疫情的爆发,刚好成为了此次浪潮的助推器。去年9月,TOPSHOP将宣布退出中国市场,随后,Foever 21也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不仅注销了中文官网和天猫、京东等旗舰店,其线下店铺也全线关闭。今年以来,从中国撤离的快时尚品牌更是不在少数。

 

1、Superdry:疫情影响,业务受阻

 

近日,英国时装零售商Superdry(极度干燥)发布声明宣布,将收回在中国的品牌专营店的控制权,目前已将其业务撤出中国市场。此举将使自有商店在八月底关闭,而特许经销店将在年底前终止他们的关系。

 

这家零售品牌表示,在对长期发展战略进行审查后,集团已和中国合作伙伴Trendy International达成协议,将退出双方于2016年在中国成立的合资企业,收回对中国业务的控制权。其在中国的25家拥有和41家特许经营店都将在12月关闭。因此,Superdry将承担600万英镑的减记。

 

目前Superdry在中国拥有25家自营店和41家特许经营店,所有自营店将于8月底关闭,该品牌未来在中国主要通过电商和批发渠道销售产品,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盈利。

 

 

2、Esprit:经营权易主,潮流不再

 

2020年5月31日,被称为“时装之王”的Esprit全面终止中国内地业务,并关闭中国大陆以外在亚洲的所有56家零售商铺。实际上,从2月份开始,其中国门店、官网就开始了降价促销,甚至一度出现“10件0.5折”的清仓活动。

 

在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崛起后,Esprit便走上了下坡路。其产品从设计到面世的过程长达九个月,而Zara等却只需要十多天。追不上潮流,进而导致库存压力越来越大,分销商们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只能频频打折促销。品牌形象受到损害,有用户评价道:“相比Zara、优衣库之类的快时尚品牌,Esprit显得非常中庸,没有任何特色,价格也更贵一些。”

 

根据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9日,公司市值仅剩下14亿港元,相比巅峰时期蒸发超过了99%。

 

去年年底,思捷环球与慕尚集团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由后者全面接手Esprit在中国内地的运营。该集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对Esprit的定位、产品等进行重塑,关店也是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这个有着51历史的老品牌究竟是“烫手山芋”还是“香饽饽”,未来能否重返中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3、Guess: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美国时尚品牌Guess近日发布的2020/202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报告期内净收入同比下滑51.5%,净亏损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至1.6亿美元。

 

GUESS是创立于1981年的美国品牌,主打性感风,属于面向中产阶级的高端品牌。有业内人士指出,该公司在最初进入中国时没有采取最合适的战略,以美国思维考虑中国市场,在后续的发展中遭遇了“水土不服”。“该品牌对中国市场一直都很迷茫,且没有深耕二三线市场,本土化发展较弱。随着其他品牌的崛起,Guess在中国也尽显颓势。”

 

据媒体报道,Guess曾计划在2021财年减少中国市场的产量。业内人士预测,在快时尚品牌接连败走中国市场的情况下,Guess也很有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

 

 

4、Space NK:为止损,昙花一现匆匆退场

 

公开资料显示,Space NK是1993年创办于英国的美妆集合零售店,所售产品覆盖护肤品、美妆品、美发产品和美容工具等多个品类。

 

根据Space NK在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年度财报,该公司上一年销量录得增长6%至1.0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8.7亿元),但利润却录得同比下跌5%至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608万元)。该公司指出,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增门店扩张和网站开发上。这就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或许是为了及时止损。

 

不过,Space NK方面表示公司仍然很看重中国市场,Space NK全球官网将继续服务中国顾客。

 

 

5、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释放,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更加追求多元与个性化,服装消费所带来的非功能性满足趋于平缓。

 

尤其当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时,他们对潮流和时尚的追求范围更广,可选择性更多,不再拘泥于那些知名的国际品牌,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小众潮牌或者独立设计师品牌,快时尚的普适性反而然他们觉得失去了个性的标签。

 

而从品牌层面分析,退出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多为服饰类别,其自身的设计款式和运营理念是否能够适应中国市场,是根本原因所在。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与理解欠缺,无法准确掌握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黯然退场只能是早晚的必然趋势。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新闻

  • 深圳市乐投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755-85215576

    邮箱:letoufazhan@163.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环球物流中心26楼乐投发展集团

  • 乐诚联合顾问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138-2330-9793

    邮箱:letoufazhan@163.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环球物流中心26楼乐投发展集团

  •  
  • ptai

    乐诚联合顾问咨询

  • ptai

    伯居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