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尾随而来的商业地产的再生也是我们可以预见的,在商业地产的下一个十年,我们不可避免的将迎来城市的更新与存量的改造。
存量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断的旧貌换新颜,同时开发成本的日益紧缩,不得不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转化。

如何极致化的运用原有的空间特色与风格,就成为了存量改造中的利润平衡点。利用城市的空间优势,旧厂房与生俱来建筑风格以及历史建筑的沉重感触,工业改造惊艳了世人的眼球。
文化+观光的网红地标,旧电厂工业风的商业赋能
人口结构-产业转型-城市更新,这条链接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此消彼长。第二产业曾经的空间载体,位于郊区的厂房与仓库则会面临被废弃的局面。
如何盘活这些工业物业,已经成为了不少国内工业转型城市正在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更新的世界,热电厂是一个鲜少触碰的话题,天津热电厂的改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精彩案例。

▲天津第一热电厂实景图
提到热电厂改造,英国伦敦就有两处举世瞩目的案例,一座是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TATE MODERN,将原来的发电厂改造为泰特现代美术馆,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成为全世界城市更新界的最优秀案例之一,对伦敦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泰特现代美术馆
另一座是与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并列为伦敦人眼中三大地标的巴特西电站,自建立之初,就因为其恢弘的外观和规模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它就是工业帝国时代的证明。巴特西电站三期中预计将有1305套公寓和多种户型选择,并设有健康中心、大型旗舰健身房、酒店、儿童游乐场、购物中心、图书馆等综合配套设施。

▲巴特西电站
中国上海,同样有一座改建项目——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它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更是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丰富的可能。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虽然它所收藏的艺术品刚刚起步,但其为当代艺术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可以看到,热电厂改造为美术馆、艺术馆等展示空间具有很大的优势。
历史溯源
天津第一热电厂始建于1937年,半个世纪以来,天津一热经过50年代至80年代扩建及供热改造,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天津市经济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天津乃至华北电力系统输送了大批技术、管理人才,被誉为电力人才的摇篮,在海河之滨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2014年,随着烟囱被拆除,老电厂也正式“寿终正寝”。
2016年,中国金茂以41亿收购该地块。
2016年1月,中国金茂拍下这一地块,天津海河金茂汇正式诞生。占地20.4公顷的天津第一热电厂“品牌策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一体化进行修缮改造、更新升级。
项目改造
该项目将以“转化”为主题,改造成为一个工业空间转化成的生态、文化、教育的多元综合体,成为“天津金茂汇”。设计师认为“新旧并置”始终能够激发创造性,助力城市改造;老厂房部分则采用“修旧如旧”理念,一切以“尊重建筑现状”为目标,希望可以创造“中国版巴特西电站”。

▲“玻璃盒”新旧连接处正面图
热电厂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特别是见证天津工业文明发展史的红砖,在新旧建筑的结合处,仅采用一个现代感极强的“玻璃盒子”过渡和承接新旧部分,简洁明快,衍生出历史与现代的交错。

▲改造后老厂房侧面效果图
保留了翻新的红砖墙立面,结合钢材、玻璃等具有工业风的设计,突出历史沧桑的灯光设计,取得新老建筑的和谐统一。独特的屋顶轮廓、厂房原有的电力标志,都是建筑特色元素,应当重点保留。

▲西广场效果图
新商业的屋顶则结合餐饮业态,将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屋顶花园。
该项目的室内设计依据厂房原有的空间形式及特色,加强工业遗产特征的展示和保护,创造独具特色的工业风格。

▲室内连接部分效果图




室内设计将一侧煤斗作为主要设计特征,在室内构成极具特色的装饰元素。同时在商业空间中融入教育意义,把老厂房的发电过程通过一些互动装置表现,留住当代大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在高层煤斗旁设计外摆区,激活商业氛围。

▲项目新建部分
新建部分作为老厂房部分的延续,整体为现代购物中心的风格,色调相对更明快。金茂汇将以“时尚”、“娱乐”、“活力”、“生活”、“娱乐”、“引领”为关键词,创造引领商业的潮流空间,必将成为天津最火的网红打卡胜地之一。
艺术与时尚带给一座城市的赋能,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无论是英国伦敦的巴特西电站,还是美国加州废弃的巧克力厂改造的吉拉德里广场,亦或是美国纽约老旧啤酒厂改造的威廉斯堡,它所带来的对城市溢价能力,都超过了预期。天津第一热电厂的改造开创了天津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先河,既要充分尊重历史建筑价值、实现完整保护,又要创新商业功能,还天津市民一个开放的商业新空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