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sdl
Sreach
banner
INSIGHT

鹰眼

资讯分类
/
/
王健林电商梦碎

王健林电商梦碎

万达百货卖给了苏宁,万达乐园卖给了融创,如今,被王健林寄予厚望,希望能跟马云、王兴扳扳手腕的新飞凡,也早已名存实亡。

 

 

曾经,王健林野心勃勃的说过,万达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商业O2O平台,万达未来最大价值的板块是飞凡,飞凡将在2020年利润过百亿并上市。

 

但如今,王健林这些豪言壮语,终将是一场空,飞凡终究没能实现王健林的电商大梦,而是一路溃败。

 

一、新飞凡注销,万达电销路多舛

 

6月9日,据界面新闻报道,万达旗下电商平台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在计划注销,正在做最后的债务清算。

 

而早在6月4日就有媒体报道,新飞凡已经成立了清算组,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清算组成员之一。清算公告期为2020年5月28日至2020年7月12日。

 

天眼查数据最新显示,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王思聪卸任董事,前万达老臣曲德君卸任董事长,徐辉卸任董事兼总经理,此外,高茜、高晓军卸任公司监事。同时,新增经理、执行董事朱战备,新增监事向丹华。

 

 

最新资料显示,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经营状态仍为存续,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4.4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万达集团CIO朱战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商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研发,国内贸易,各类广告的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由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为王健林。

 

飞凡是在万达布局电商的背景下诞生的。

 

2012年12月12日,王健林与马云立下赌约,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比超过50%,王给马一个亿,否则马给王一个亿。话音未消,王健林便转身着手布局电商,第二年称,赌约只是一个玩笑,但却在万达电商上不断加码。

 

其实,万达拥抱线上并非坦途。几年来,万达电商一路走得跌跌撞撞,CEO换了三茬,如果算上其他实际负责过的万达高管,掌舵人有五六位。依此计算,几乎一年一个负责人。

 

万达从没有对外公布过电商的烧钱规模,但估计不会是小数目。

 

2014年8月29日,王健林拉来了百度CEO李彦宏、腾讯CEO马化腾,三家公司高调宣布五年要出资200亿元,设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组建“腾百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商业模式。

 

(飞凡成立仪式上的马化腾、王健林和李彦宏)

 

其中,万达持股70%,百度和腾讯各持15%。2015年,“腾百万”采用飞凡网进行了落地,定位高科技智慧生活O2O开放式电商平台。

 

但遗憾的是,飞凡网并未像王健林设想的那样带领万达在电商领域起飞,而是很快分崩离析。2016年,三方拆伙,百度、腾讯和王健林三个主体退股,飞凡也随之变更为新飞凡,成为万达网科旗下全资子公司。

 

王健林曾希望将新飞凡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对其寄予了“2018年实现盈利、2020年完成上市”的期望。但新飞凡并没有走出成型的商业模式。

 

2018年,新飞凡以一轮大裁员宣告结束。2018年6月,上海丙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万达商管集团总裁齐界担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事实上,新飞凡旗下的核心技术和大部分员工都并入到了丙晟科技中,这也代表着新飞凡只剩下一个空壳。

 

对于万达飞凡的失败,其实王健林心里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在万达集团2017年年会上,王健林在谈到飞凡时直言,飞凡原本的方向就有偏差,“过去总想着做规模,如果从一开始就只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

 

二、重磅电商,万达转型之痛

 

对于万达来说,电商虽然艰难,却不得不做。

 

2015年,万达开始第四次转型。王健林希望,到2020年形成商业、文旅、金融、电商基本相当的四大板块,彻底实现转型。

 

飞凡的开放平台模式,是将“电商的快速方便与线下购物的场景体验,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有机融合,打造了更精致化的线下商业环境”。

 

也许,就在王健林说出这话的时候,飞凡电商的宿命,就决定了。

 

要知道,无论是淘宝、京东、拼多多,他们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都是虚拟的,无需依赖于地理位置和实体场景,只要能上网,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买买买。

 

但是,王健林的飞凡电商,则更像是传统行业的升级版本而已,它只为万达广场量身打造,将原本万达广场的信息搬到app上面而已。说白了,它就是万达广场的一个附属品。

 

 

后来,王健林承认,万达O2O走过弯路,内部达成共识,先把网络金融搞起来。也因此,新飞凡被纳入金融集团。2016年10月,网科成立,除去新飞凡,还包括快钱支付、网络信贷、征信、海鼎信息等。王健林要求,新飞凡力争2018年实现整体赢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整体上市。

 

根据万达最新披露的数字,2017年网科收入58.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0.1%,并未完成任务。与其他三大业务集团相比,差距甚大。2017年,万达商业地产收入1125.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1%;万达文化收入637.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万达金融收入321.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5.5%。

 

在此基础上,万达2020年实现商业、文旅、金融、电商四大板块基本相当的转型难度极大。也难怪王健林要成立新的网科公司,还不忘加上一句,“战略合作者确定之后,再来确定业务目标。点这一句话,是说给网科同志们听的。”

 

腾百万不行,世界级网络巨头可以吗?如今,随着新飞凡宣告注销,这个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了。

 

三、实体零售,电商如何圆梦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实体零售企业大举进军线上,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数据统计,在2014年主要有13家大中型实体零售商上线电商平台,构建O2O、全渠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包括大商的天狗网、万达集团的万达电商、大润发的飞牛网、步步高的云猴网等。

 

 

不过,此后,实体零售自营B2C电商平台开始遭遇滑铁卢,飞牛网、莆田网、云猴网、飞凡网等陆续关停或发展停滞。

 

尽管还有不少零售商尚未放弃自营电商平台,但是较早尝试过自营电商业务的一批传统零售商大部分都已经放弃此路转而依托第三方平台。

 

与头部电商平台相比,这些实体零售自营电商平台在某些(部分品类商品、价格)方面是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面对品类更全、物流更高效、消费客群更丰富、运营更精准、资金更充裕的头部电商平台,它们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被压缩,为了止损,关停与整合成为了必选项。

 

实际上,虽然实体零售企业的经营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所建立的电商平台所遇到的痛处都是相似的。

 

此外,尽管国内电商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外部资本的注入,在投资机构的钱支撑下才有了京东,阿里,一号店等各种电商企业。

 

实体零售做电商在内部无法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可以寻找资本市场的支持,可是通过统计发现,没有资本看好他们。如今的电商行业融资,主要都集中在一些新经济企业,很少有传统零售领域公司创办的电商获得融资。

 

中国的零售商业发展到今天,是否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已不是重点,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CEO张勇所说:“在已经没有线上线下之分,只有是否数字化之别。”

而在这种背景之下,对于实体零售电商而言,退出或是正确的选择。

 

飞凡溃败,万达网科宣告解散,王健林的电商梦也已成为历史。

 

飞凡是万达探索全面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试验品,最终这个试验品还是没能成功,是商业环境竞争的激烈,还是万达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尽管飞凡没有“飞起来”,但王老板的电商梦依然还在。

 

最近,王健林狂砸46亿元,并再次拉上马化腾,和高登一起共同成立了上海冰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发展目标依然是电子商务平台,更有传言王健林将收购爱潮货APP。

 

如今的电商行业早已发生巨变,但依然激烈竞争,阿里、京东等巨头依然强大,拼多多、苏宁易购等平台强势崛起,传统电商的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电商巨头们早已纷纷将目光投向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启了新零售时代。

 

尽管万达深陷债务泥潭,各板块业务经营亏损,但万达依然有自己的优质资产,万达广场就是其中之一,在直播带货和新零售时代仍还有场景切入点,未来想象空间依然在。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新闻

  • 深圳市乐投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755-85215576

    邮箱:letoufazhan@163.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环球物流中心26楼乐投发展集团

  • 乐诚联合顾问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138-2330-9793

    邮箱:letoufazhan@163.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环球物流中心26楼乐投发展集团

  •  
  • ptai

    乐诚联合顾问咨询

  • ptai

    伯居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