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单纯靠市场行情卖房的时代已成过去式,当产品开发、软性服务等标准化“武器”难以拉开价值区间,开发商纷纷把目光投向“社群运营”领域。
向前数几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社群成功建立的例子,比如融创的归心社区、万科的良渚文化村,再比如2016年四大:阿那亚、奥伦达部落、聚龙小镇、蓝湾小镇。2017年四新:东原原聚场、建业君邻会、华远Hi社区、麓湖社群。2018年二例:普罗理想国、社区营造记、孔雀城,1000幸福小事。

可以看得出来,不少一线房企等均已围绕社群运营展开布局。大家都在做社群,能够被大家所讨论学习,在社群运营上达到成功的案例,绝对是超越了社群营销的功利性层面,而是需要有一颗长久为客户着想的心。越来越多的房企通过这一途径,摆脱当下市场困境,实现升级进阶,“社群运营”逐步成为了存量时代房企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房企为何要做社群?
从本质上讲,房地产是具有很长使用周期的特殊商品,所以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本是可以建立强关系的。但是因为过去的房子好卖,大家基本上把卖完房的一瞬间作为了关系的终结。
行业进入下半场,“去地产化”正在成为各大房企心照不宣的趋势,“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成为了很多一线房企的最新定位。从简单粗暴的“买地—盖房—卖房”,到精耕细作的“整合-运营-服务”,买房成为了构建关系和提供服务的开始,社区和社群的营造以及服务品质和体验的提升,就是未来房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对内而言,房企需要修炼内功、品质升级,导入用户思维,提高用户体验,开始注重客户居住需求之上的生活诉求、精神诉求,展开社群运营。

对外而言,面对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房企基于多元化业务布局需求,触角越来越长,延伸至养老、文旅、小镇、教育、物流,甚至科技、环保、医疗、零售等方面,社群成为了连接纽带,打通多业务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此外,社群也能一定程度带动营销业绩的增长。
房地产社群怎么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各类“群”、“部落”、“论坛”开始涌现,新的群体社交形态让兴趣相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这种趋势的冲击下,生活在同一个小区的业主也开始渴望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基于一致的价值观、相似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兴趣爱好,重新走到了一起,由陌生到熟悉,建立起连接。
地产社群运营的起步可以是开发商主导,围绕业主需求的开展各类兴趣活动,但最终要回归到业主自治。
活动定位很重要
需要根据项目的品牌调性和业主人群特征进行设计。大盘业主规模至少在万级,每一种兴趣爱好背后都会有一定的人口基数,对活动的合理定位和铺排很重要。比如:项目的品牌调性是青春、简朴和自由,业主以带小孩的亲子家庭为主,那么活动则可以运动类和亲子类为主要方向展开。
硬件配套是基础

每一种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场景。看书需要图书馆、广场舞需要中心广场,地产社群活动大部分以线下为主,配置和社群定位、活动设计相符的硬件,是社群运营重要的一环。
人群运营是关键
除了配置专门的社群运营人员,我们还需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各种活动的深度爱好者。把他们培养成活动的组织者,我们的角色逐渐从前台主导变成后台支持,这种机制下社群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价值共创是方向
形成商业价值输出闭环。社群活动,不能完全依靠开发商的补贴,运营前期开发商可以输血,但不解决造血功能的社群运营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运营模型时,一定要考虑各方利益的权衡,社群运营闭环中要有商业价值输出的接口。社群活动品牌化、产品化、平台化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哪些一线房企在做社群?
不同的开发商有不同的特质,根据地块特质,社会趋势,客群梳理细分进行自己的社区定位,后面物理空间的营建,人群生活运营,共创升华共情营销等组成社区营造,这些要花费开发商许久的时间与精力,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开发商怎么做。
融创:归心空间开启归心生活
想业主所想,融创在2019年分三个季度分别在三座城市,进行了社区文化服务空间的落地,通过空间功能支持,配合服务内容导入,以满足家庭社区生活的品质需求。

归心里不但是一处新型社区文化服务空间,还是社区生活的热情孵化器。融创上海区域创造了热情生活的范本,越来越多的业主将参与到融创美好社区的共建。而一处实体空间的落地,将容纳更多的社区活力、热情、和生命力。
而后社区文化服务空间在不断探索,努力尝试下一次又一次升级,不断拓宽服务外延,整合更多元化的资源,持续对社区文化服务空间进行创新与改造。
2019年,融创华北建立共享共惠平台,推进共建共创社群。
不同于单一项目的单打独斗,融创华北已经形成一条非常完善的社群体系,所构建的区域、城市、社群三级管控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区域统筹能力,调动城市品牌力,实现优质商业资源的嫁接,号召业主领袖等共同参与,落地社群活动,保证社群强有力地健康运转。
东原:设计创造高颜值温度社区空间

东原在进入武汉市场的4年间,率先围绕“社区运营”展开持续地深耕、探索,以亲子、运动、艺术三大社群为原点不断孵化、裂变、迭代,致力于实现社区运营模式由“开发商主导”转变为“业主主导”。

了解原聚场,从它的高颜值空间开始。作为国内首个社区社群实体空间,原聚场秉持“用设计创作更有温度的社区空间”的宗旨,通过与独立设计师合作,将“Mix&Life Show”的空间理念注入空间设计当中,创造出可以承载人们日常时光的场所。以社区运营做为企业战略,在社区运营道路上不断进化的坚持,在根本上,是源于东原对于“人”的关注
原聚场将这些空间要素与设计师完美融合,通过细胞化空间功能模块设计,打造出11种不同的主题场景,相互穿插又彼此独立,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的功能场所,给空间更多可能性。
普罗:营造新型交往空间体系

营造“半私密化-半公共化-公共化”交往空间体系,步行友善的户外空间,尺度亲和的社交场所,也是发生活动和“戏剧性”的社区剧场。它们以趣味和美学,吸引着居民在任何时间走出房门,来此散步、停留、观瞧、彼此接触和交流。

未来的社群如何发展?
未来的社群运营面向的客群将跳出了财富等的限制,面向的是大众,具备扎实广泛同时不断再生的客群;进一步可产生更多的需求,有需求就意味着发展空间。
其次,未来的社群模式不用过多依托于巨大规模和原生资源,房企在选址落地社区项目时操作性更强,体量与位置的选择更加多元、丰富。新兴的社群运营生长于城市之中,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城市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城市进行反哺,推动城市发展,最终与城市共生共长。
总之,服务、社群、活动是社群运营的共性要素,其核心是人,终极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因此,未来的社群运营必然回归到挖掘人最本质的渴望和需要。
以人为本,到群众中去,加强客户服务的意识,从房企自建逐渐向业主共建过渡,最终形成自发的运营生态,最后实现价值共创。
注重住户情感体验层面的开发商,必将成为新一轮房产竞争中的新宠~越来越向美好生活发展,这才是房地产企业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