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sdl
Sreach
banner
INSIGHT

鹰眼

资讯分类
/
/
商业精细化运营

商业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运营可以用四个词来定义,分别是:量入为出、各取所需、物尽其用、伺机而动。

 

量入为出:无论是运营效果还是投放效果,产出情况决定我们的投入。A/B Test 保证运营活动在大范围投入之前,预知方案的好坏。

 

各取所需:根据用户群体画像制定差异化的运营策略,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推送是常用的运营方式。

 

物尽其用:在投入资金、人力后,所做的事情是否比其他事情更具有价值?比如坑位运营、优惠券,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伺机而动:一次运营活动不可能让 100% 的用户实现转化,应该寻找合适机会对其进行二次触达,直到其按照运营的预期发展。


对于商业项目而言,区域位置优越、硬件条件过关固然是其加分项,但背后商管团队在定位、招商、运营等方面的软实力却决定着项目未来的发展。如何把一个购物中心顺利开业,并带向持续发展,趋势向好,需要专业的营运能力、行业发展的视角,和强有力的营运能力。

大运营和小运营

 

大家如果关注运营的话,就会发现还有一个词叫营运。有人说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也有人说这两个词意思不一样。我们是做实践的,所以暂不去区分这两个定义有什么不同,就把它们当成同样的定义来使用。

 

但是关于小运营和大运营的观念,大家还是要做个区分。

 

小运营

 

什么是小运营呢?就是指商场里运营部门的具体工作,当然这个部门有叫运营部,也有叫营运部,还有叫营业部,指的就是具体管现场的那个部门。

 

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是现场营业秩序的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卖场环境的管理、商户店铺运营的监督和辅导、顾客服务的管理、物业及安全管理等等。

 

大运营

 

而大运营指的是商场的经营管理,它的关注点是两个:收入与成本。具体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商场招商、运营和企划三大部门的工作。

 

也就是说大运营指的是店总的工作,他更多的工作内容是决策性的,关注的是结果,而具体的过程是由业务部门完成。

 

虽然说运营部也会背具体楼层的业绩指标,但他是被动的,他是把店总下达的业绩指标进行分解,然后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地监督指标的完成情况,出现偏差及时上报,同时分析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的决策还是由店总来做。

 

我们这样分析下来就会清楚,所谓的商业地产运营是核心,这里的运营指的是大运营。

 

商业运营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在于如何处理供需关系,通过发现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和适度创造消费者需求来解决日益变化的供需关系。购物中心的“人货场”概念,就是通过组织“货”(商品供给)构建“场”(消费场景)来满足“人”(消费者需求),“人货场”三者相互作用,循环往复。商业定位模型的核心即通过精确锁定目标消费者需求,营造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合理组织商品供给,提升项目经营业绩和 。

 

精细化运营的本质其实就是关注“人”和“场”的经营。人的方面即利用大型营销活动造势,进行客流的经营,从而达到拉升品牌销售业绩之目的。

 

2019年将是轻资产、精细化管理、线上线下结合的热趋势。同质化超过七成的商业现状,项目独有IP与场景体验是经营的最新课题;另一方面,增量势头不减,面对抢夺品牌的困境,透过商品力的提升将是经营人才要立即学习的新能力。

 

商业地产运营的六大要素

 

1.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是长期投资,不是做住宅销售。这种性质决定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来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不能搞短平快,不能简单以实现短期现金流平衡为目的。

 

2.准确定位

 

一个具有良好潜力的商业项目应该在项目施工前,就应该有良好的业态经营定位和清晰的招商对象定位,这个时期经营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结合业态实际经营要求,对商业的业态分配、铺位分割方式、配套要求等提出具体的方案,以往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决定于开发商、设计院、商管公司,从物业的实际运营者角度说,经营管理工作在此时就应该提前介入。

 

购物中心的定位归根结底是客群的定位。当客群确定后,需要通过业态、品类组合,以及适合的品牌级次来诠释其功能定位。相比复杂的定性分析,直观的数据呈现更能揭示真相因此,购物中心的经营分析要围绕客流、销售、租金、租售比等客观数据来进行。

 

3.招商在前

 

一定要招商在前,开工建设在后,招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主力店

 

主力店并不是多多益善,一个MALL里面,3-5个主力店足矣。而且主力店一定要跟MALL的地点结合起来选定。在城里商业区做,最好就是百货、电影城、数码城,如果地点差一点,可以做超市,再远一点到了郊区,才可以做家居,做建材等。

 

至于主力店,最好是不同业态的主力店配合,百货、超市、数码城、电影城每样一个,搭配在一起,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增加主力店的比较效益。最好不要在一个MALL里做两个同样的主力店。当然也有例外,美国有一个MALL里做了五个百货店,而且生意都好。

 

(二)选择次主力店

 

万达的主力店已经有16家,现在缺的是500-1000平米的次主力店。我了解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有30万种商品可以选择,目前在中国,只有10万种商品。中国目前最缺的不是主力店,也不是小店铺,最缺的就是有特色经营的500-1000平方米的次主力店。现在相当部分购物中心的开发商先开工后招商,建到一半再招商。

 

4.规划设计

 

主力店招商解决以后,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注意三点:

 

(一)交通体系

 

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交通体系。第一是平面交通体系,人车要分流,人流出入的大门口不要紧挨着车出入口;第二考虑垂直交通体系要合理,方便人流上下;第三卸货区要合理安排。

 

(二)高度、荷载

 

不同的业态对高度、荷载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超市最少要1吨,图书要2吨,建材要4吨。做餐饮楼板要降板,要排油,排水。不考虑是行不通的,所以招商在前面,设计就更合理一些。

 

(三)留有余地

 

见过一个案例,高度平均5米多,当时觉得够了,当时还没有与时代华纳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没有考虑做数字影院。与华纳签约后,发现原来的店做不了影院,层高不够。影院层高的下限要求是9米,只能把顶层拆了重建,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建议在做购物中心设计的时候,最好留有余地,一次性的投资只多花一点钱。

 

5.成本控制

 

成本方面注重三点:

 

01、集权控制:选择施工队伍,招投标,集中采购,都以集权控制为主,各公司、各部门各自为政是控制不好成本的。

 

02、准决算管理:所有项目全部施工图出齐,预算做好,与施工单位签订准决算合同,凡是没有图纸变更,就不再决算。这样可以很好堵塞内部管理的漏洞。

 

03、从设计上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关键是设计成本控制,要实行带造价控制的图纸设计,才能真正把好成本关。

 

6.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购物中心能否保值升值的关键。购物中心的物业管理不同于住宅的物业管理,商业物业管理很重要一点内容,就是需要补充招商,任何一个店的招商工作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招商就结束了。所有的商店在开业一年内,租户置换率达到20%-40%,只有等到开业三年稳定后,租户置换率才可能降至2%-3%。

 

结语

 

因此,购物中心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拥抱新事物,使用新武器,不断强化精细化运营,才能真正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才能长时间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新闻

  • 深圳市乐投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755-85215576

    邮箱:letoufazhan@163.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环球物流中心26楼乐投发展集团

  • 乐诚联合顾问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138-2330-9793

    邮箱:letoufazhan@163.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环球物流中心26楼乐投发展集团

  •  
  • ptai

    乐诚联合顾问咨询

  • ptai

    伯居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