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阿里巴巴发布《“夜经济”报告》,阿里巴巴超7亿消费者的购物车正在拉动夜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线下也在不断涌动,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背后,新商业活力被不断激发。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相继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一词作为新消费增长点频频出现。“夜经济”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活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一个新引擎。
一、夜经济深受消费者欢迎,将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
对于商业地产而言,购物中心的营业时间一般在22点左右便结束了。年轻一代的的消费者意犹未尽转战网络,这也是让阿里的“夜”经济数据飙升的原因。夜间消费的热度与一个城市经济活力息息相关,更是衡量城市生活舒适度与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其“夜经济”成为亮眼而醒目的标签。
以“夜经济”最早发端的英国为例,根据英国夜间工业协会的数据,夜间经济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伦敦夜间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达130万。“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在伦敦,被称为“世界九大夜生活圣地”之一的苏荷区(Soho)是伦敦的商业娱乐中心,也是人们过夜生活的首选目的地。这里是伦敦的不夜城,戏剧演出一场接一场,各类有趣的酒吧、咖啡馆、俱乐部等遍布大街小巷,最繁华的地段要数沃德街、迪恩街、河口街和希腊街。每天夜幕降落以后,这里展现给世人伦敦充满活力的另一面:这里有让人欲罢不能的餐厅甜品店,疯狂暧昧的夜店酒吧,时髦小众的独立衣店……为夜而生的伦敦的Soho区无疑是伦敦夜生活的中心。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东京拥有涩谷、新宿、六本木、银座、池袋等商业中心,这些区域内不仅有大型综合商业设施,还有营业至深夜的居酒屋、酒吧、卡拉OK、电影院、零售商店等,其中不少店铺24小时营业。
传统夜生活中心新宿和银座、新区代表六本木和台场等服务差异化人群,官民一体推进“24小时日本”。这些商业中心交通便利,一些公共交通线路深夜依然运营,吸引日本民众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夜间到这些地区参观消费。
众多的流动游客及其带来的“吃喝玩乐”的需求,催生了泰国活跃的服务行业,也催生了曼谷发达的、全方位的夜间经济。崇尚消费的泰国人民对于商场购物、消费有着强烈的执念,曼谷的暹罗广场、尚泰广场、MBK等大型购物商场永远人山人海,尤其是在晚上的高峰期,许多餐馆都需要排队预约才能“抢”到一席之地。
为了适应泰国人民夜间消费的习惯,以及越来越多热衷于“买买买”的国际游客,许多商场都至少营业到晚上10点,商场内的部分超市、电影院甚至会营业到凌晨2点。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刺激夜间消费,曼谷还出现了一些24小时不打烊的商场,主要以餐饮、健身等功能为主,目前来看尚未形成规模,但是人气指数都很高,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大发展。
纽约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以24小时地铁著称的“不夜城”,夜生活从文化切入,不论是传统中心时报广场和百老汇,还是年轻人聚集的东村和布鲁克林,夜生活内容多元丰富且充满生命力。
“纽约夜生活”显示,纽约夜生活消费仍处在快速增长中,在未来会成为一个规模更为庞大、涉及领域更为广泛的市场。据统计,纽约的夜生活每年能够创造约29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25万个就业岗位以及110亿美元的薪酬。
北京酒吧经济、上海PARTY经济、长沙K歌经济、成都麻辣经济。百姓的“夜生活”是城市活力的象征。日益繁荣的“夜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兴活力源。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小吃街、夜排档,到如今社交休闲、文化地标打卡、体育健身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夜经济”新业态在崛起。
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服务性消费持续扩大,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接近一半。统计显示,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夜经济”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发展迅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夜间消费约占全天消费额的一半, 并逐步上升。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专项调研
“夜经济”不仅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更为购物中心的发展带来诸多机会。夜幕降临,无论是大型的城市综合体,还是大大小小的超市、商业小店,都迎来了购物高峰。
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展示了各个城市夜间消费习惯的差异。湖南长沙成为吃货们的聚集地,美团外卖数据统计显示,长沙夜宵外卖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50%,其中夜宵点餐集中在21点至23点,此时间段的订单占整体的约70%,凌晨3点到4点的夜宵订单同比增长了160%。四川成都,每天晚上都要演唱会、话剧、魔术表演,电影等演出。
在北京,24小时书店成为夜生活新宠。一家开在三里屯的三联韬奋书店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当天营业额就破万。一年多来,旺季每晚销售额平均在7000元左右。在上海、厦门等城市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和夜间健身房获得人们的喜爱。
随着购物中心业态的不断丰富,很多夜间消费也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于夜生活的追求,已不止停留在大排档、KTV等传统娱乐方式,许多品牌开始开启了“夜猫子”门店,策划深夜营销,努力在同质化中开辟新航道。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和国泰电影院成为上海首批“24小时影院”
24小时不打烊不仅要符合项目选址的消费习惯,而且对商场的综合营运能力要求极高,最终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不经意的细节服务。
从北京三里屯、上海不夜城,再到成都春熙路,夜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城市都有发展夜间经济的基础和优势,这对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尤为重要,因此推动夜经济发展有望成为众多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政策红利,推动夜经济
夜经济带来的一个典型变化,就是“深夜食堂”的兴起。
不止是北京,从2017年起,上海、南京等城市 也在从商业补贴到延时运营地铁、公交等方面,积极推动深夜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发展夜经济的扶持,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将会调整产品入局夜宵市场,而较轻的投资门槛则有利于品牌的快速扩张,提前抢摊夜宵市场。
面对“滚滚而来”而来的夜经济福利,零售商家能做点什么呢?
1、选个圈:该进特“圈”进特圈,国家圈哪里,你就哪里钻 。
“夜经济”的消息放出来,相关优惠/扶持的措施都会陆续出台,被政府圈中的地,老板们要看住了。小道关系不要紧,关系杠杠的眼线跟着当地部门规划走,选址要进入当地夜经济规划圈。
2、营业时间:该延就延,能24就24小时,能挣钱不要怕辛苦。
大多店铺的营业时间为早9晚10,具体各地各街道情况不同。各商家可因地制宜,增加夜间营业时间,把营业额搞上去。
杭州就某奶茶直接干到午夜1点钟。老板看准了每天有四分之一的订单来自半夜,每月仅外卖就干了3000—4000单。
3、门店:增加外摆和堂食
临街的店铺,特别是餐饮店,可以临时增加一些桌椅,让顾客可以直接购买之后品尝,增加选择,增加堂食顾客。晚上温度没那么高,坐着喝奶茶配小食也是不错的选择。
4、产品组合:合理化产品线和产品搭配
建议奶茶店老板,除了精于饮品制作,可以尝试搭配一些零食、甜品扩充顾客需求,提高单笔营业额。
以上海某家奶茶店为例,上月外卖成交4000单中,饮品和小食平分秋色。试想如果顾客想喝奶茶,还想来的其他小食品,因为你家没有而选别家,一次不来,就有可能以后都不来了,就不仅仅流失部分营业额,走掉一个顾客。
老板们可以打开脑洞,配合“夜间消费”实际特点,搭配出更出色营销方案。
三、总结:
随着消费升级和商业模式的进步,深夜零售随着其他夜生活业态一起,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实了消费者的内心。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不仅是完善“消费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选择。但夜间经济要良性健康地发展,在相应的配套管理以及消费者在消费观的正确引导上,确实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最终期待达到一个健康的夜间经济产业集群,推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为城市品牌增加一抹亮色。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