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儿(Chanel)、普拉达(Prada)等“头部”奢侈品牌对商品进行了提价,这也引发了消费者抢购热潮。而一些“腰部”奢侈品牌则通过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一边是涨价,一边是打折,众品牌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拯救业绩?
市场的这些变化引发消费者与业界的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奢侈品百货此举可能短期能提高销量,但也将损害品牌价值。
目前很多消费行业都会打价格战,奇怪的是,降价并没有带来销售额的明显提升?这是为何,又将如何解决呢?
营销管理之父Philip Kotler在《市场营销》一书中反复提醒,如果没有给予消费者合理的理由和解释,降价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认为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或品牌处于竞争劣势,长期打折的副作用很明显:
1、客户建立了商品的低价印象和习惯,企业的价格很难再以原价销售。
2、利润的降低,使企业很难再加大营销、服务、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3、持续打折伤害了品牌支持者的情感,一方面意味着他们之前买贵了,同时也证明了他们的支持不值得。
有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对零售商的认知价格通常都低于或高于实际货架价格,也就是说,零售公司的实际价格通常与消费者认知的价格并不一致。
那么,商家如何才能获得消费者对其商品定价的更高信任度,从而增加客流量并赢得目标客户的忠诚度呢?
针对这个问题,牛顿商学院的教授提出—— 需要确保市场营销战略与定价战略保持一致。当出现消费者认知与商家意图不一致的情况下,商家在产品优惠券和广告上的巨大投入就会效果平平甚至并没有什么效果。在产品的定价上,任何价格调整必须以实现更高的价值为目标。
同时,对于如何科学的传递打折信息,我们也应该要明白:打折应该是一种特殊场景,在特定的时间为客户制造购买理由,不应该沦为唯一的购买场景;且打折的频率,应该小于商品的消费频次。
除此之外,设计清晰的店内或网站标牌、制定相应的营销宣传策略等这些也能够以较低成本帮助消费者了解品牌在价格—价值等式上的定位。
总结
要完成营销KPI,降价促销可能是最经常被使用的方式。因为它往往能够立竿见影看到效果,而且它几乎也是最容易被想到、被策划的营销手段。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手段容易被想到、被策划,就依赖这种手段,反而忽视更加重要的长期品牌建设等问题。
“危机”也是商机,在如今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往往是最灵活、懂得适时改变的。而对于商家来说,只有更加懂得运用新时代工具,洞察消费者行为习惯.....才能够更好地助力品牌营销。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