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深圳曾公布《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并征求公众意见,其中就提到,深圳计划建成轨道都市,到2035年,全市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达到70%,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深圳正在筹谋发展都市圈。这也意味着,未来深圳有着巨大的轨道交通发展空间。《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年)》就曾提出,深圳远期共规划了20条城市轨道线路,还有5条城际线路,加上国家铁路,深圳轨道交通总里程远景规划将达到1080公里,轨道规模和密度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基本相当。
2020年年初,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开工和续建23条、340公里地铁线路,年底前开通6号线等7条线路,实现地铁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
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对比此前,新方案的规划总里程数由148.9公里增加至224.83公里,增加了约51%。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批复各条线路将于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今年深圳在建城市轨道里程将达345公里。
4月底,深圳市轨道办发布2019年度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有几个数据值得注意: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556.8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达56.1%,同比增加1.7%;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向外拓展来看,深圳的轨道交通规划不断向北面扩展,未来还将有若干条地铁与东莞、惠州连通。轨道交通从实质意义上拓展了城市边界,提高了区域价值,也为职住分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圳地铁10号线,它起于福田口岸站,途经福田区、龙岗区,止于双拥街站,线路全长29.31公里。10号线将很多条地铁线路以及城际铁路相互连接起来,成为了深圳交通纵向的主干线之一,有助于构建深莞惠都市圈。而且深圳地铁10号线的建设能够促进平湖、坂田北等地区的发展,这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填补了该地区不通地铁的空白,或将承接中心区域产业和居住人口的双重溢出。
针对“大城市病”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建立起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之一。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在向城市外围或周边疏解的同时,通过轨道交通保持较高的通勤和出行效率,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带聚合有着重要意义。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