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夜经济的城市
吃:对老广而言,夜宵才是夜生活的开始
食在广州,一直是广州一块愈擦愈亮的“金字招牌”。每当华灯初上,广州各大餐饮食肆基本是人满为患,这种“盛况”往往会持续到深夜。
对许多广州人来说,晚餐仅仅为了果腹。晚饭后的夜茶或夜宵,才是夜生活真正的开始,况且有一些美味,只有在凌晨才能品尝到。
凌晨3点钟,番禺沙湾依旧灯火通明,这里的大排档还仿若白天菜市场般热闹。一位常客告诉我们,“这家店开了十几年,猪杂新鲜出了名,煎炒都好吃,这口美味通常只在凌晨有,卖完即止,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专门跑来尝鲜。”
一组数据,也让广州夜经济活力,有了更科学的表达:
夜宵:据美团点评2019年统计,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广州外卖每小时订单量均问鼎全国第二,而时间越晚,广州外卖订单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就越大;到了凌晨4点,广州外卖订单量与排在第三名的成都,差距拉开了近2倍。除了外卖,不可忽略的是,广州还有3%餐厅通宵营业。
观影:而根据《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在全国夜间观影最多的五大城市中,广州排名第一。第一财经发布《城市夜生活指数》也指出,每晚9点后,广州平均每天放映夜场电影达1047场,成为全国播放夜场电影超过1000场的三座城市之一。
便利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广州共有品牌便利店4447家,其中24小时营业门店有3191家,意味着广州超7成便利店通宵营业,这个数据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
交通:从地铁数据来看,晚上10点后,仍在运营地铁站点超过200个的城市全国仅三座,广州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开行夜间公交数量最多的城市,超过100条,运营时间集中在22时至次日1时。交通的发达与延时的设置,为广州夜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丰富夜生活的背后,离不开深夜不打烊的小店,街头奔忙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深夜守候的淘宝店主,灯光下的淘宝主播……
数字化正成为点亮城市“夜经济”的明灯,通过数字化力量重构人、货、场,阿里巴巴经济体以多元化供给创造消费增量,极大丰富了夜间消费场景,带给超8亿消费者不一样的夜经济体验,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0年夜经济六大消费趋势:
趋势一:健康消费。“无接触外卖”“分餐”“禁食野味”等健康消费新方式逐渐养成,带来中国餐饮消费、餐桌文化大变革。
趋势二:融合消费。“食、购、娱、游、体、展、演”等融合消费成为夜经济消费新场景,数字化加速不同消费场景的打通。
趋势三:全天候消费。24小时“外卖”“到家服务”成为城市生活场景,疫情过后,短期或将呈现“到店爆发、到家平稳”趋势。外卖服务,正在成为城市生活场景中的“新消费基础设施”。预计,7-8月份,外卖业务有望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趋势四:内容消费。数字化内容付费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文娱消费的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成为消费新诉求。
趋势五:年轻消费。随着Z世代加入购物大军,夜间网络购物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直播电商带来了网购全新体验,正成为90后、00后网络购物主渠道。云K歌、云蹦迪等新消费方式被90后广泛接受。
趋势六:品质消费与下沉消费。一、二线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务将朝着需求更加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方向演进迭代。三、四线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务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小店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分享由本地生活服务设施创造出的流量红利。
重启夜经济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非接触经济”,鼓励商家拓展外卖、外送等服务,拓“餐饮外卖”为“万物外卖”。
二是培育“露天消费”场景,打造夜市、夜游、美食街等露天消费场所。
三是激发“小店”活力,依托饿了么、支付宝等平台,发放“小店”夜间时段优惠券,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帮助小店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