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颜值至上的时代,百货商场较为平板的空间让消费者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入店难成为百货最头痛的问题。因此,动线简单、没有多中庭的百货商场多依赖场景化设计作为提升百货颜值的重要手段。
百货在转型调整时,需基于实体流量思维及社群运营逻辑对商业空间进行调改。
一、规划
1、细分定位寻求差异化
随着商业项目进入存量时代,任何项目想要脱颖而出,需通过细分市场来挖掘消费群。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抓住市场动脉准确进行市场定位,这才是商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向生活方式载体转型
消费升级后对“性价比”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百货商场需要挖掘“生活”的内涵,也就意味着向生活方式中心转变,减少零售类占比,增加体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业态;商场配套设施的人性化与舒适度,也会影响店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黏性,特别是停车场与卫生间这些重点区域。
体验经济的核心是要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粉丝聚集地,消费者通过体验活动加入这一圈子当中,从而持续地进行交流,而商家也需要不断地推出特色化的体验项目维持消费者的粘性。
二、场景化打造
一个好的商业空间设计,是需要符合时下消费者的需求的,在场景流的方法里我们需要抓住三个维度:代入感,愉悦感,期待感。
1、体验化情感化
打动人心的场景成为商业的胜负手,人们喜欢的往往不是商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人们浸润的情感体验。
商品的必要属性不重要,重要是个人在场景中的体验,所以商品从“想要”代替了“需要”!“需要”的产品靠拼流量和性价比,“想要”的产品靠场景引爆和情感体验,为用户创造超乎期待的体验才能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体验”不是解决痛点,更多时候体验解决的是痒点、甜点、尖叫点和兴奋点,这才是引爆点,从产品价格的敏感性转移到体验价值的敏感性。
2、新场景新链接
新的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构成了新的场景,新的场景催生了新的链接方式,成为新商业模式的出发点。
场景是一种人的体验细节,洞察新的场景可能,构建新的社群和他们自我表达的亚文化标签,引爆社群的参与卷入与主动传播分享,让新的场景成为新的链接入口,新的流行方式,新的生活图谱,新的消费型态以及新的商业溢价能力,从而享受新场景红利。
总结
纵观世界,令人印象深刻的德国LOOP 5、泰国TERMINAL 21系列、新加坡福南等商业空间尤其在空间处理、环境塑造、形象设计等方面对商业主题都有统一的表现,甚至带有强烈的品牌形象,颠覆人们过去对商业空间的传统认知。
后商业地产时代,购物不再是人们走进商场的唯一目的,没有灵魂的商业空间,只能停留在大卖场的商业层次,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差异化定位取得成功。因此,百货商场转型前期需要根据当地消费特点、区域文化,从购物的多元化、个性化与情感化等多个维度来明确项目定位。
从场所到场景,商业空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命,基于对人性精神层次需求的深度理解,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极具空间体验感的标杆型商场购物中心,它们成为文化符号主题的空间载体,用体验直击人心,消费者置身其中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了空间的梦幻旅行。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