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并外延扩大,大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21世纪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互联网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集中产业。
随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相继出台多项举措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并将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主要形成四大客群市场
健康产业是以"维持、修复与促进健康"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它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药保健、营养食品、休闲健身、健康服务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中国大健康行业在全球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过去3~5年间,中国大健康行业可能只占全球市场不到2%的份额。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对全球大健康行业绝对值的贡献只有6%,截止到2016年,“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贡献达了近30%。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仍然将以高速度增长,并且这样的增长率会增加相应的商机。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新经济焦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将其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我国正在努力的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经济常态下稳步发展,构建健康中国。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行业的兴与衰,与国家的政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必然对健康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重要作用,当然,同时也会对健康行业的规范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表明,“健康中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继互联网产业之后,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服务需求增长,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广阔的前景。
在需求和政策双重利好下,大健康、基因测序、生命医学、中医养生、养生旅游等众多康养产业相关概念备受市场和资本关注,房企、险企、国企等复合型企业纷纷进军康养产业。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复合型高端化康养的消费趋势更加鲜明。按照对象群体划分不同,整个康养行业呈现四大康养市场群即银发养老、康复医疗、保健养生、康体美容。

二、康养产业的主要客群市场机遇
01.银发养老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定位升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再次强调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同等重要;培育养老新业态满足更多的养老需求;对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构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严峻,养老产业兴起。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带动养老产品的需求量。围绕老年的特殊需求和我国未来老龄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我们可以将老龄产业内容划分为六大板块一是老年器械及医疗;二是老年生活用品;三是养老金融;四是家政、医护等专业服务;五是养老居住及养护;六是文化娱乐类。
以需要不同程度专业养老照护服务的全龄长者为服务对象,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为主要形式,依托托老所、福利院、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公寓、老年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化医疗、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保障。从产品类型上看,主要有复合型、机构型、社区型养老、特色主题养老,全龄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医养结合型养老、旅游养老等养老业态。从运营模式上看,分为长期持有型、销售型、租赁集合型,常见盈利模式有押金制、会员制、保单捆绑制三种形式。

02.康复医疗
我国康复医疗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致残率上升、残疾人数增加、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亚健康人群逐年攀升、百姓健康消费需求升级及国家政策红利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群体不断扩大,而不同群体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未来市场空间前景广阔,上市公司纷纷在康复医疗市场进行布局,并涌现出多家龙头企业。
从当下康养角度来看康复患者画像,康复医疗的消费者群体主要包含老年人群体、亚健康群体、青少年康复群体等。
老年康复:老年康复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均需掌握综合康复知识以及过硬的跨学科医学知识,方能应对多元化、多样化的老年康复需求。因此,针对这一群体康养供给更多是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居家康复三种模式,集“医、养、康、护”为一体的特色康复模式。
亚健康人群康复:我国主流城市中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其中接近6成处于过劳状态,亚健康人群康养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康养市场主要构成之一。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康养供给更多是围绕旅游、美容、养生以及等方面展开,如中医药疗养、亚健康防治、美体美容、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青少年康复:当前青少年康复机构面临的困难包含业务模式不够清晰、业务领域不够完整,而且同时需要应对来自医疗和教育的“双重专业”挑战。为满足青少年群体康养需要的产业集合。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康养供给更多是围绕教育、体育、旅游、等方面展开,如健身赛事、康复医疗、心理诊疗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03.保健养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自古以来,中医药医疗与养生保健在中国就有广阔的市场,随着养生保健理念的兴起,市面上出现了各类中医养生馆,推拿、药膳等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增进健康、疗养休息的重要内容。这类产品结合健康服务的医疗产业,形成了中医药康养旅游旅居产品,其发展受到国家、地区、企业的重视,有很多地区将此产品作为旅游旅居复工复产的重要突破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康养旅游旅居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如可与基地服务进行融合发展。游客可以欣赏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的秀美风景,学习传统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在基地中随处可听见养生音乐的播放,在一天游玩结束后,吃药膳、喝药饮,再享受推拿、足疗的保健休闲服务,既放松了也情、开阔了眼界、强健了体魄,还能够解除疲劳,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分为大众产品和专项产品两类,其中大众产品是普适性产品;专项产品是相关基地特色建立的基础。基地在产品选择中,需要选择大众产品类保证游客和市场规模,而专项产品则能够树立基地的品牌特色,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产品组合。

04.康体美容
当前,颜值经济席卷全球,从美国刮起的医疗美容风影响世界。目前,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200多亿美元(约8000多亿人民币)。预计到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700多亿美元(约1.2万亿人民币)。康体美容产业上游的参与者相对较少,利润较为丰厚;中游主要由医疗美容机构组成,又分为公立和民营机构,由于行业监管尚不完善,因此又面临转型压力;下游的变局催生发展机遇。

医疗美容产业下游主要由消费者以及链接消费者与医疗美容机构的渠道组成。在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大多从媒体广告和网络搜索中获取信息,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程度比较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消费群体不断向80后及90后等年轻一代迁移,医美APP、O2O平台、网红直播等逐渐成为传播新途径。医美APP逐渐正成为医疗美容产业链的枢纽环节,帮助上游厂商简化分销环节、医美机构降低获客成本,并协助消费者高效决策、医生塑造个人品牌等,同时引进金融、保险、法律等保障服务用户。
内容源自元亨祥集团及网络整合,仅供分享使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