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旅游不再是奢侈品,全民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
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从影响旅游业的因素来看,城市营销在推动旅游增量方面无疑是投入少、见效快的最佳方式。

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早已觉醒并率先行动,通过城市营销,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和魅力,从而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速。
一、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2000年9月15日,《新周刊》以第四城为题,用40页的篇幅报道成都。
2003年成都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通过《成都印象》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将“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推向世界,使“休闲之都”名扬四海。宣传片片尾的那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至今仍然是国人评价成都的首选词。

2008年,《功夫熊猫》风靡全球,成都借势主动对接美国梦工场动画公司,将成都元素植入《功夫熊猫3》中,成都元素被全球熟知。
2013年,成都成功争取到被誉为影响中国经济风向标的《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地。
这一系列的城市营销动作,将成都变成了如今的网红城市,旅游客群的必打卡地。
据成都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3年成都市接待国内外旅游客群286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82.38亿元。2018年成都市接待国内外旅游客群约2.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712.6亿元。在这16年间,成都旅游人次增量8倍以上,旅游收入增量更是超过20倍。

二、重庆:“8D”魔幻城市
山城重庆因其特殊的地形(70%的土地为山地),造就了更为立体的城市空间布局。穿楼而过的轻轨;在黄桷湾立交迷路的导航;无电梯的24层高楼;停靠在8楼的2路汽车;距离地面约40米的天桥;《千与千寻》现实版的洪崖洞等等奇观在“8D”魔幻城市——重庆,可谓是见怪不怪。

2018年重庆借助短视频创新城市营销,将众多本来不是旅游景点的城市景观变成了年轻游客打卡的爆款,为重庆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五一”小长假前,一段“千与千寻同款夜景”的小视频在各种社交网络上传播,让重庆洪崖洞的旅游热度迅速提升至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故宫),成为重庆第一个因短视频而爆红的景点。

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重庆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735.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30.5%。首次晋升全国最热旅游城市前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三、西安:千年古都/抖音之城
西安因永兴坊的摔碗酒在抖音上的走红,如今热度依旧不减并非意外,更多是事在人为。2018年是西安耗重资聘请奥美、三人行等进行为期一年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以此达到稳固西安市“世界城市”与“文化古都”地位的核心目标,并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截至2018年4月,抖音上与西安有关的视频数量达到60余万条,点击播放量超36亿次,成为西安在品牌传播方面最为重要的媒介。

多维度城市营销下,西安2018年仅在清明假期共接待游客380.49万人次,并成为全国排名前五的旅游城市。2019年元旦假日共接待游客24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7.16%,实现旅游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24.24%。在此期间,大唐不夜城接待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6%,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城市营销助力城市旅游增量已显而易见,而怎样做好城市营销尤为关键。从成都、重庆、西安的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找准城市独有的魂儿,以此作为城市营销推广的方向。(成都——休闲,重庆——魔幻,西安——古都)
第二、全系统语言混编,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官方语言、专家语言、技术语言、网络语言以及市场语言五大语言混编构建城市传播体系,多方参与共同讲好城市故事)
第三,线上营销平台引流与多元化旅游产品包联动。(短视频、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线上引流,线下丰富的旅游产品包供应留客)
在新冠肺炎全国爆发的背景下,旅游行业受到重创。目前疫情防控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也难以戛然而止。旅游业的发展更应着眼长远,以此为契机从城市营销定位→传播体系构建→多元旅游产品包供应,全方位做好城市营销,城市旅游复苏以及增量有望快速实现新突破。
内容源自梦地乡旅&青蓝文旅,仅供分享使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